资源描述:
《生态德育_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支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6卷第3期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5月Vol.36No.3JOURNALOFHENANNORMALUNIVERSITYMay.2009生态德育: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支点朱国芬,李俊奎(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4)摘要:生态德育是一种体验性、实践性很强的生态道德教育活动,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种新型价值观的培育,即通过自然、社会、个体、审美和实践等具体价值观教育,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总目标。生态德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然价值支点和实然价值支
2、点,因此,必须以培育生态道德意识、完善生态道德规范和提高生态道德素质等为抓手,并将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全社会大力推动生态德育,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支撑和依托。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道德;生态德育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359(2009)03-0252-04作者简介:朱国芬(1966),女,江苏无锡人,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教育;李俊奎(1962),山西蒲县人,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政治学。建设生态文明,发
3、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促进角来理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行第一,生态德育是一种生态教育活动。生态德政手段的辅助和法规制度的保障,更离不开生态意育是根据生态道德原则和生态道德规范,有组织、有识的引导和生态道德的支撑和依托。因此,加强生计划地向社会成员施予影响,把生态价值准则灌输态德育建设,唤起生态道德意识,培育生态道德情或诱导进社会成员内心,使之转化为个人内在道德感,养成生态道德规范和提高生态道德素质,是强化的一种教育行为。生态德育就其实质而言,更侧重生态文明观念,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支点。于探讨和研究
4、生态道德建设的方式、方法和路径选一、生态德育:概念意蕴和价值目标择。(一)概念意蕴第二,生态德育赋予德育以新的使命。生态德目前学界对生态德育的界定基本上大同小育是在传统的人际德育的基础上,把长期以来形成异,普遍认同的是刘惊铎和王磊对生态德育的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从社会领域扩展到自然领义。所谓生态德育,是一种新的德育观和新的德育域,指导人们科学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在生范型,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态系统中的正确位置。它旨在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生态道德观出发,引导受教育者在生态活动中遵的教育活动,
5、以生态伦理为学理依据,运用新的生循生态道德行为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自觉养成爱护态道德规范,诱发和唤醒受教育者的生态意识、生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相应的道德文明习惯,从态智慧和生态能力。生态德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寻求[1]而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品质。一种合适的关系模式,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济的笔者认为,生态德育的概念可以从以下三个视道德目标。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项目转型时期我国农民工思想道德教育研究(FEB080409);南京理工大学科技发展基金项目高校生态德育体系的构建(XKF09051)收稿日
6、期:2009-03-15252第三,生态德育是一种体验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践重塑人的主体意识和培养人的超越精神,把尊重育活动。生态问题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命、爱护自然升华为一种不同于人类中心主义的生的问题,对生态问题的认识、了解和掌握,必须到宇宙情怀和内在的精神信念,实现生命个体的生态社会实践中去才有可能。生态德育命题的提出、自我道德价值。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既是道德伦理面对人与自然关审美价值目标。生态德育要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系的种种挑战而从内部产生的旨趣转向,也是对我整体之美和谐之美统一之美
7、和无形之美等们传统的知性论德育范式的重新审视和冷静反思做美的元素,使受教育者在德育实践中感受、体悟人与出的必然选择。由于生态是一个不断演变和不断创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和意义。生态道德教育将以一生的运动过程,仅凭理智是无法把握生态、生命的真种更为宽阔的道德视野,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谛的,只有引领人们回归生活世界,回归自然之境,式,教育和引导人们学会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养成参与且融入一定的生态实践活动,才能使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意识并以美引真导善。获得更多的生态体验和感受,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善实践价值目标。生态德育的体验性
8、和实践性特意、尊重和敬畏,打通人与自然的情感通道,激发他征决定了生态德育必须通过激发德育受体的参与们对自然的情感认同。自然之境中的道德体验有性,把抽象的道德说教圆融于当下客观的自然现实助于生成人们的生态意识、生态能力和生态智生活,使之在丰富生动、易于接受的实践活动中,自[2]慧。觉体悟自然界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