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158452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01
《应急方案 应急预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为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及时高效的突发事件应对体系,规范突发事件应对行为,有效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其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洛阳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洛阳之窗”期间发生或可以预见的各类突发事件。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确保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有序展开; (二)坚持依法规范、加强管理的原则,使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 (三)坚持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原则,最大
2、限度地减轻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 (四)坚持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的原则,切实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五)坚持资源整合、协同应对的原则,实现对机构、人员、设备、物资、信息的统一调配; (六)坚持依靠科技、提高素质的原则,强化对突发事件的综合应对能力。 三、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应急指挥部是大型活动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成立的、负责事件处置的决策领导机构 (一)应急指挥部 总指挥:“洛阳之窗”协调领导组。 成员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广播电视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卫生局
3、、市计生委、市文化局、市旅游局、市新闻出版局、市农委、市开发区管委会。 (二)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 1.组织、指挥、协调各单位参与应急响应行动,下达应急处置任务; 2.制定有关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工作指导方针,决定或与有关方面共同研究发布的时间、方式等; 3.加强与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联系,及时报告、通报有关情况和信息; 4.研究解决突发事件中的重大问题。 四、应急预测和预警机制 (一)评估和预测 各主办单位应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加强日常管理和监测,注意日常信息的收集与传报,对可能发生的涉及公共安全
4、的预警信息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制定有效的监督管理责任制和预防应急控制措施,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二)预防预警行动 1.各协调领导组成员单位应建立必要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加强活动的事前监督检查。演练各种应急预案,磨合、协调运行机制; 2.制定必要的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安全责任制度。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3.活动主办单位必须在举办活动之前制定相应的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报当地公安部门登记备案; 4.公安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负责对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进行安全检查,并负责场所和活动的治
5、安管理工作; 5.活动主办单位和场地出租单位共同负责落实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和安全保卫责任制度;负责事前安全保卫工作宣传教育,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负责协助公安机关对活动场所进行安全检查;负责采取必要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三)预警支持系统 严格核定人员容量,加强对现场人员流动的监控;安装必要的消防、安全技术防范设备,配备预警通讯和广播设备,预留公安、消防、救护及人员疏散的场地和通道;在出入口和主要通道设专人负责疏导工作。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及时向省应急办报告。报送信息应尽可能客观实际,真实准确。力求多侧面,多角度地提供信息,要防
6、止片面性。 五、应急行动的响应及措施 突发事件预测、预警、报警、接警、处置、结束、善后环节的主管部门、协作部门、参与单位,必须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充分履行职责,切实做到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紧密配合,高效运转。 总指挥:迅速下令组成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系统。 (一)召集应急机构人员开展工作,并根据事态发展情况做出进一步部署; (二)准确迅速下达工作指示,指挥各应急小组积极开展工作,督查相关人员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三)根据事态发展情况,迅速向党委政府报告或请示; (四)根据事件发生的性质,向相关部门通报情况或寻
7、求配合和支持; (五)做好其它应急指挥工作。 1.基本响应 (1)当确认突发公共事件即将或已经发生时,按照“统一指挥、专业处置”的要求,成立由各部门领导同志参加的现场指挥部,确定联系人和通信方式,指挥协调公安、交通、消防、通信和医疗急救等部门应急队伍开展前期救援行动,组织、动员和帮助群众开展救助工作; (2)现场指挥部应维护好事发地区治安秩序,做好交通保障、人员疏散、群众安置等各项工作,尽全力防止紧急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及时掌握事件进展情况,随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同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尽快研究确定现场应急事件处置方案;
8、(3)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应急指挥部、各相关厅局应立即调动有关人员和处置队伍赶赴现场,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按照专项预案分工和事件处置规程要求,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共同开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