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戏剧大团圆结局的社会心理透视

古代戏剧大团圆结局的社会心理透视

ID:38156252

大小:141.6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9

古代戏剧大团圆结局的社会心理透视_第1页
古代戏剧大团圆结局的社会心理透视_第2页
古代戏剧大团圆结局的社会心理透视_第3页
古代戏剧大团圆结局的社会心理透视_第4页
资源描述:

《古代戏剧大团圆结局的社会心理透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5年9月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西安)Sep.2005第22卷第3期JournalofFurtherEducation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Vol.22No.3古代戏剧大团圆结局的社会心理透视刘军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西安710062)摘要“:大团圆”结局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大量出现在元明清的戏曲里,本文以时代的社会心理为切入点,追溯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的尚圆传统及以“中和”为美的历史文化渊源,并从创作主体的方面,具体分析了深受儒家“经世致用”思想影响的传统文人在元明清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的创作心理,既而从广大民众的重道德、重

2、娱乐的审美接受心理方面结合戏剧艺术自身文体的特点,分析了“大团圆结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的原因。关键词:古代戏剧;大团圆结局;社会心理;创作主体;受众中图分类号:I20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826(2005)03-0077-04收稿日期:2005-03-03普列汉诺夫说“:在一定时期的艺术作品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中和文学趣味中表现着社会的心理。”“任何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2]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非是而欲厌阅者之心,难矣!”这可以说是[1]的”,每一个历史时代都有特定的社会风中国戏曲的特质。“深

3、层社会意识,尤其是社尚、审美倾向,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既会心理,决定着审美趣味,并且审美趣味的深是指文学的发展嬗变,也意谓审美的时代层社会意识充分蕴藏着由于历史、环境、遗传变迁。而贮存起来的心理能量和动力。”[3]可见这种从宋元至明清,无论从历史政治、社会经“团圆之趣”是中国古代文人、平民的共同需济、思想文化、文学艺术等方面来看,整个时要和趣味,即是受“社会心理”支配的,在某种代都产生了深刻的转型和变化。宋代城市经程度上体现了大众文化的集体欲望和精神济渐趋繁荣,勾栏、瓦肆的出现,提供了听说力量。书、看杂耍的大众娱乐的场所。元代商业经一、民族传统文化心理济在宋代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

4、,城市人口一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集中,话本、说唱、戏剧艺术便得到进一步的它特有的观念、行为、习俗、信仰、思维方式及繁荣,满足了群众在勾栏瓦肆中的文化消费。情感状态,这些因素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人明清随着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们处理各种事物关系和生活的指导原则,也壮大和统治集团的日趋腐朽,思想控制的松就构成了这个民族共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动,以及王阳明心学的流行,使得文学创作随征,经过长期积淀转化就形成了一个民族所着接受对象的下层化、市民化而更加面向现特有的“文化心理结构”。它作为一种极其实,自然地促进了戏曲和各类通俗文学创作稳定的文化现象,一旦形成,便会对全民族的繁荣

5、。的思维活动产生影响甚至制约作用,在本民而“大团圆”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族的文学艺术中得以充分体现。象,大量出现在元明清的戏曲里。著名学者、因此,我们首先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察戏曲史学家王国维曾有言“:吾国人之精神,一下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对中国古代戏剧“大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团圆”结局的产生起到的影响作用。77(一)尚圆传统成在《录鬼簿》中说“:歌曲词章,由于和顺积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耕社会,以自给自中,英华自然发外。自有乐章以来,得其名者[6]足的小农经济为特点的自然经济一直伴随着止于此。”把中和看作戏曲的最高境界和作社会的发展。在原始的条件下,收成的丰欠,品成功的关

6、键。中国戏剧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全取决于上天的恩赐与否,所以,在初民的潜导下,强调和谐、平衡、匀称、统一的美。它讲意识里,苍天是至高无上的。《论语》载孔子究“冷热相济”“、苦乐相错”,往往用结局的喜曰“: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同时古人认为天剧因素来调和前面的悲剧因素,使观众的悲是圆的,《易经》“:乾为天,为圆。”《说文》“:哀感、压抑感得以化解,从而达到“怨而不怒,圜,天体也。”“这种对天的崇拜就导致了对天哀而不伤”的理想效果。《窦娥冤》的平狱昭[4]的运行规律———‘圆’的亲和与崇尚”。同雪《、赵氏孤儿》的孤儿报仇《、精忠谱》的锄奸时,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温润适宜、四季分明慰灵《、雷峰塔》

7、的雷峰佛圆《、祝英台》的双蝶的农业生产环境里的先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齐飞都是由悲到喜,都突出了“中和之美”的中,发现了不论是农作物的生长,还是日月思想。的更迭,甚至是四季的往复,都是在进行着周二、文人的创作心理而复始的循环性的圆形变化。春种夏长,秋作为社会成员中最敏感的一部分,生活收冬藏,严格按照而不违背气候规律生产才在特定的社会心理氛围中的文人对业已形成能获得丰收成为先民朴素的理性认识。这些的社会心理感受最为深刻,所做出的反应也都顺理成章地使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