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氧化铝薄膜的制备及其应用

多孔氧化铝薄膜的制备及其应用

ID:38155312

大小:807.1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7

多孔氧化铝薄膜的制备及其应用_第1页
多孔氧化铝薄膜的制备及其应用_第2页
多孔氧化铝薄膜的制备及其应用_第3页
多孔氧化铝薄膜的制备及其应用_第4页
多孔氧化铝薄膜的制备及其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孔氧化铝薄膜的制备及其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福建省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数字化制造及其它先进制造技术”专题学术会议多孔氧化铝薄膜的制备及其应用吕文龙,陈松平,孙道恒厦门大学机电工程系,361005摘要:本文探讨了阳极氧化多孔铝的形成机理,详细地叙述了最近常见的高度有序多孔氧化铝薄膜的制备过程,并对多孔氧化铝薄膜的应用作了简要的介绍.关键词:多孔氧化铝;阳极氧化;高度有序中图分类号:TN304.05文献标识码:A1前言[1]阳极氧化多孔铝结构模型的研究最早始于1932年.1953年,Keller等人提出了比较权威的星空六角柱型模型,即氧化膜由许多含星型小孔的六角柱型单元组成(图1),为铝阳

2、极氧化的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多孔氧化铝包括两层,即与铝基相邻的阻挡层和外表面的多孔层,多孔层一般是非晶结构,对于恒压腐蚀条件,其厚度满足1.4nm/V的线性关系.多孔层为六角密排的氧化铝晶胞结构,每个晶胞中央包含一个星型圆柱孔,孔垂直于铝衬底表面,孔径大小取决于电解液类型,电解时的温度、时间及所加电[2]压.1969年Wood和O’sullivan对Keller模型进行了修正:认为氧化膜膜胞排列堆积紧密,膜孔近似于圆形.图1多孔铝阳极氧化膜基本结构单元的Keller模型2多孔氧化铝的形成机理关于多孔铝的形成机理,现在还没有统一的看法,比较常见的有

3、以下几种:[3]电场支持下的溶解模型.该模型认为,铝的阳极氧化过程包括阻挡层的形成、阻挡层溶解和多孔层稳定生长3个主要阶段.当电压加到电极两端时,电路中电阻很低,电流很高,在阳极铝膜上形成一层[4]坚固致密的非晶氧化铝薄膜,称为阻挡层.由于从溶液中刚生成的氧化铝易溶于酸液中,因此部分氧化铝发生化学溶解.当阻挡层达到某一临界值后,电解液开始在阻挡层的表面规则排列的点处,溶解出最[5]初的孔核.孔核的形成将使原来均匀分布的电场集中在孔底部区域,从而使孔底部阻挡层的溶解速率大大增强.同时由于孔底部局域电场增强,电流增大,导致局部过热,加速了这一溶解过程

4、.在溶解的同时,阻挡层/Al膜界面又开始形成新的阻挡层.这时,在电场作用下,Al3+向外迁移,而O2-或OH-向内迁移,从而不断形成阻挡层.最后,阻挡层的溶解速率和生长速率将达到一动态平衡,进入多孔层的稳定生长阶段.[6]临界电流密度效应模型.这种模型认为,对于特定的浓度与温度的电解液,阳极氧化过程总存在一个临界电流密度Jc,当回路的电流密度大于Jc时,生成的氧化膜为完全致密型,相应的电流效率为100%;当回路电流密度小于Jc时,生成的氧化膜为多孔型,相应的电流效率降为60%.临界电流密度效143多孔氧化铝薄膜的制备及其应用应勾勒出阳极氧化过程中

5、阴阳离子的动力学行为规律.[7]体膨胀应力模型.这种模型认为,在稳态氧化过程中,Al由于被氧化成Al2O3的体积比等量Al的体积大,因此过程中由于体积膨胀而导致每个孔都对周围产生了应力作用,是孔自组织按照六角密排方式使体系能量最低,结构最稳定.该模型首次定性解释了自组织原理在有序孔生长过程中的作用,但是它忽略了电场力在孔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笔者认为,阳极氧化一开始,金属铝迅速被氧化后,Al3+向阴极迁移,阴极附近的O2-或OH-向阳极迁移.一开始,由于金属铝完全暴露在溶液中,阳极附近Al3+的浓度很大,所以有很大一部分附着在铝基片上,致使表面形成坚

6、硬致密的Al2O3层,这会使Al2O3层上的电压升高,电场增强,结果导致Al2O3溶解速率增加,Al2O3层上的电压降低,电场减弱,金属铝的氧化速率又增加,直到Al2O3形成与溶解的速率相同,多孔铝进入了稳定生长的阶段.此后,阳极氧化平稳进行.3多孔氧化铝的制备3.1铝片氧化前的预处理在实验室中,要得到高度有序的多孔氧化铝薄膜,铝片氧化前的预处理至关重要.通常采用高纯度的铝片(纯度为99.99%)作为实验材料,铝片的规格可以根据实验条件自定.铝片的预处理包括:首先将铝片分别在丙酮和酒精中进行超声波清洗,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并用氮气枪吹干表面,目的是

7、去除表面的油脂等污物,保证其后碱洗操作中表面腐蚀均匀,提高制备得到的多孔铝膜的质量;再将铝片进行退火处理,具体操作是在N2保护下以10℃/min的速度加热到400℃保温(退火)4小时,N2流量为1.5L/min,然后自然降至室温,其目的是改善铝的晶体状态,消除铝片在轧制过程中形成的内应力,并使晶粒粗大化(因为内应力的存在对生成均匀规则的氧化铝孔膜非常不利).最后将铝片表面进行抛光,抛光可分为电化学抛光和化学抛光,实验表明电化学抛光的效果更好一些.化学抛光是指先把铝片放在碱溶液中进行碱蚀,目的是消除铝表面存在的氧化膜,接着用去离子水冲洗,然后置于酸

8、溶液中进行酸蚀,从而达到铝表面抛光的目的.具体的实验参数可以根据具体条件决定,如在1mol/L的NaOH溶液中(温度50℃)侵蚀1~2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