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劳动力迁移的_双拉力_模型及其就地城镇化效应_基于中国东南沿海三个地区的实证

乡村劳动力迁移的_双拉力_模型及其就地城镇化效应_基于中国东南沿海三个地区的实证

ID:38153881

大小:885.4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7

乡村劳动力迁移的_双拉力_模型及其就地城镇化效应_基于中国东南沿海三个地区的实证_第1页
乡村劳动力迁移的_双拉力_模型及其就地城镇化效应_基于中国东南沿海三个地区的实证_第2页
乡村劳动力迁移的_双拉力_模型及其就地城镇化效应_基于中国东南沿海三个地区的实证_第3页
乡村劳动力迁移的_双拉力_模型及其就地城镇化效应_基于中国东南沿海三个地区的实证_第4页
乡村劳动力迁移的_双拉力_模型及其就地城镇化效应_基于中国东南沿海三个地区的实证_第5页
资源描述:

《乡村劳动力迁移的_双拉力_模型及其就地城镇化效应_基于中国东南沿海三个地区的实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2卷第1期地理科学Vol.32No.12012年01月SCIENTIAGEOGRAPHICASINICAJan.,2012乡村劳动力迁移的“双拉力”模型及其就地城镇化效应——基于中国东南沿海三个地区的实证研究祁新华,朱宇,周燕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摘要:针对中国东南沿海部分地区未通过大规模人口迁移而实现转型的就地城镇化现象,选择3个就地城镇化发达地区,在问卷调查数据的支撑下,构建了“乡村拉力—城市拉力”(“双拉力”)概念模型,探讨乡村劳动力迁移行为、迁移意愿及其城镇化效应。结果显示,居民迁移行为不太频繁,且多数为就地就近的近距离迁移;同时迁移意愿不

2、够强烈,并且倾向于近距离的中小城镇。在“双拉力”模型分析框架内,乡村拉力主要表现为就业机会、收入水平(预期收入)、社会保障与乡土情节,城市拉力包括就业机会与收入水平、居住环境、子女教育等,乡村拉力作用强度远大于城市拉力。在这个来源于乡村的动力机制的作用下,当地居民出于个人比较利益最大化的考虑更倾向于选择就地转型,由此导致了与西方传统城市化模式迥异的就地城镇化现象。进一步论证了就地城镇化产生与发展的本地性与客观必然性,深化了对就地城镇化现象微观机制的认识。关键词:乡村劳动力;迁移意愿;就地城镇化;“双拉力”概念模型;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3、00-0690(2012)01-0025-06[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与快速过去25a最不寻常的转变过程之一,一些学者还[1]城镇化进程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作为视其为当今城乡界限淡化条件下人类聚落系统发[11,12]城镇化的微观主体,乡村劳动力迁移行为直接影响生重大改变的证据之一。联合国人口基金的着中国城镇化整体进程,而个人区位选择与迁移意《2007世界人口状况报告》甚至专门以案例的形式报[2][13]愿则是决定人口迁移模式的关键因素之一。国内道了关于泉州市就地城镇化现象的初步研究。显外学者通常用刘易斯(Lewis)二元经济理论与托达然,就地城镇化现象已超越

4、了传统的“推力一拉罗(Todaro)预期收入理论作为重要的理论基础来解力”模型的解释范畴。[3~6]释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人口迁移现象。与此密切本文在传统人口迁移与城镇化理论的基础相关的是解释个人迁移行为的“推力一拉力”模上,从新的视角探讨中国东南沿海部分地区人口型。在这些传统城镇化理论与模型的分析框架迁移以及由此引发的就地城镇化现象,以期丰富内,人口大规模迁往大中城市似乎已经成为城镇相关理论与案例。化的一个普遍规律,“推—拉”模型在分析城镇化1乡村劳动力迁移行为和意愿发达地区乡村劳动力迁移行为和意愿时也有着较[7]强的适用性。然而,在中国东南沿海部分城镇化2009年8月至9月间,本研

5、究选择就地城镇化发达地区,乡村人口并未大规模向城镇迁移而实发达的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与惠安县)、广东省现了就地转型,即所谓的“就地城镇化(Insituur-东莞市、江苏省昆山市,每个县市随机抽取5个乡[8~10]banization)”现象,这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镇,共计20个乡镇。根据企业名录(41.5%为乡镇浓厚兴趣。Friedmann(2005)认为这种现象是中国企业,58.5%为非乡镇企业),通过电脑打乱排序后收稿日期:2011-01-04;修订日期:2011-06-13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7BRK007)、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资助项目(J0830521)、教

6、育部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0JJDZONGHE017)、福建省教育厅A类项目(JA10082)资助。作者简介:祁新华(1974-),男,福建莆田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人居环境科学、人文地理学研究。E-mail:fjqxh74@163.com通讯作者:朱宇,博士,研究员。E-mail:zhuyu61@163.com26地理科学32卷等距随机抽样,每个乡镇选取10个企业,每个企业房。在这些当地职工中,32.3%准备在原址的基础中随机抽取1名本地职工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共上新建,22.6%准备在同一乡镇或同一行政村(居完成200个样本。调查样本具有以下属性:户籍类委

7、会)内的另一位置新建住房,41.9%选择在同市型为农业户口的占49.5%,非农业户口的占39%,(县)内的另一乡(镇)中新建住所。显然,本地职自理口粮的占11.5%;男性比例(56%)略高于女性工的迁移意愿并不强烈,即使有迁移的想法,也多(44%),年龄结构以青年为主,20岁至35岁的约数趋向于距离较近的中小城镇。77%,低于20岁与高于35岁的各占6%和17%;受上述就地城镇化发达地区当地职工个人迁移过初中教育的占34%,高中与中专教育的占44%,区位选择与迁移意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