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香港水资源开发利用简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建设报/2003年/08月/15日/香港水资源开发利用简介香港七成以上所耗用的淡水是从广东省购入的东江水。但长远来说,以珠三角地区整体经济发展及用水需求来看,多元化水资源综合利用是很值得探讨的。1.前言1.1香港是一个每年消耗9亿5千万立方米食水的国际大都会,但本地可收集利用的地表水平均不足耗水量的三份之一,从广东省输入的东江水是主要的淡水来源。香港亦广泛利用海水,每年抽取2亿4千万立方米海水供市民作冲厕用途。要维持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优质可靠的供水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合乎经济效益地充分综合利用水资源是香港
2、当局的一项重要工作。1.2现时这项工作大致上分为以下各方面进行:(a)食水需求的管理(b)本地集水系统的管理(c)输入原水的运用(d)海水冲厕供水系统的运用(e)新水源的开拓1.3本文就香港在这几方面的工作策略及最新发展作简单的论述。2.食水需求的管理2.1食水需求管理的目的是尽量使水资源得以善用,避免浪费,同时亦设法减少流失损耗量,使整体用水需求降低。在这方面香港采取了以下的措施,有效地推行用水需求管理:推广节约用水意识,宣传活动包括社区展览、开放水厂供市民参观等。减少供水管网流失,方法包括测漏、更换老化喉管、持续监察及调
3、控水压等。住宅用户耗水量以递增式收费,耗水量越大,每立方米水费越高。依法检控浪费食水人士,赋予水务署署长或其受权人以水务监督身份执行。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水务监督有权禁止某些类别的用水。3.本地集水系统的管理3.1香港的集水系统包括占全港三分之一土地的集水区、120公里的引水道、10个低地蓄洪抽水站及17个水库。该系统的管理,一方面旨在尽量保护集水区内的水质,另一方面尽量以经济运作模式收集及储存地表水,避免流走,以及确保在降暴雨时,过多的地表水可以安全地排走。3.2本地收集的地表水水质良好,因区内土地发展以无污染项目为主,并
4、受到严格控制。大部分集水区亦已规划为郊野公园,供市民享用。区内所收集的地表水水质兼受水务设施条例!、水污染管制条例!及郊野公园条例!多重法规保护,同时政府及支持环保的团体亦不断藉教育及宣传,推广保护水资源环境。虽然目前基本上集水区内固定污染源不多,但随着土地发展需求日益增加,政府已加强监督规管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的兴建,同时在长远规划当中,加入敷设排污管道截污工程,使集水区内的水质得以持续的保护。3.3从连接水库的集水区,原水可以直接流入水库。为收集更多原水,香港利用引水道及低地蓄洪抽水站将较远地区的地表水引入水库,集水范围藉此
5、得以扩大至直接集水面积的3倍。3.4虽然引水道系统大大提高集水能力,相关连的大量人造斜坡及引水道结构等,都须要严格定期巡查及维修保养。引水道的另一种功能是截流与排洪,所以在暴雨期间适当地利用引水道疏导洪水,并安全地排走收集过多的水是非常重要的。3.5低地蓄洪抽水站的作用是将低地收集的原水提升到高点,令水可自流入水库。这做法因需要投入能源运作,所以只在有需要的时候才采用。4.输入原水的运用4.1香港七成以上所耗用的淡水是从广东省购入的东江水。粤港双方政府订下协议,对港年供水量须预早商定,最高可达每年11亿立方米。这供水量足以确
6、保香港在未来的十多年免受缺水之苦,而每月供水量更可以就香港存水实际情况作有限度弹性调整。广东省当局亦已采取多项措施保障供港东江水水质,包括完成东深供水改造工程使东江水免受沿途污染。4.2随着输入东江水水量日益增加,香港境内需要作大量原水调度。东江水正常每年1月至11月输港期间,大致上是由北面木湖抽水站分东路、中路及西路,分别向南输入8个滤水厂及两个水库。东江水在12月须要暂停供应,以便系统维修。期间船湾淡水湖及万宜两大水库的存水便自东向西及自南向北,调配至各滤水厂。4.3虽然东江水的供应大大有利于香港水资源的调控,但在雨季暴
7、雨期间仍然难免水库间中出现满溢的现象。在善用水资源的原则下,及以最合乎经济效益的方式来满足不同区域的需求,香港的水资源调配策略基本如下:在雨季期间尽量利用各存水量高的水库供水至附近区域,以节省调度能源。当接收东江水的水库快将满溢时,暂时减少收取对港供水量,以节省抽水能源。在旱季及每年东江供水的停水期间,调节各水库的取水量,以预留适当的库容接收集水区的原水,务求各水库在随后雨季中满溢的可能性尽量均等。各水库的存量须时刻维持在个别最低要求水位之上,确保即使出现百年一遇的旱情,所有供水地区仍然有充足的食水供应。为输水系统进行完善的
8、维修保养工作,确保运作上达至最灵活及最高的可靠程度。5.海水冲厕供水系统的运用5.1海水冲厕是分质供水的重要项目,即以次等水质的水来满足用户非饮用水的需求。海水供应系统现已覆盖整个市区及多个新市镇,为大约80%的人口供应海水冲厕,进一步扩展则视乎是否有足够的经济效益及水资源状况而定。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