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141015
大小:3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8
《浅谈智能电网的发展和电力安全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智能电网的发展和电力安全问题【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安全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现代社会对电力供应的可靠性性要求越来越高,电力安全工业的地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电力安全供应是现代社会重要的基本条件之一。所以,智能电网的电力运行和电力供应的安全水平越来越好,电力安全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本文主要谈谈智能电网的发展,以及电力安全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关键词】智能电网发展电力安全重要性问题措施一、智能电网的含义智能电网,就是一种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之为“电网2.0”,它建立在集成的和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之上,通过先进
2、的设备技术、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运用,实现电网的安全、可靠、高效、经济、使用安全和环境友好的目标,其主要特点包括自愈、激励以及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使21世纪用户满足的电能质量、容纳各种不同的发电形式的接入使用、启动电力市场和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对于智能电网,国家电网公司给的定义是,以特高压的电网为骨干网架、以各级电网的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其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和控制技术,构建以自动化、信息化、互动化为特点的统一坚强智能化电网。换句话说,中国式智能电网,首先需要满足电力的负荷需求,在前期的保证输电、变电智
3、能化建设上,要保证供电的安全可靠性,要满足节能和经济意义,最后保证电能质量以及可再生能源接入。二、智能电网的发展智能电网这一概念的发展共有3个里程碑:第一阶段是2006年时美国IBM公司提出“智能电网”解决方案。IBM公司的智能电网主要解决的是电网安全运行和提高可靠性,从该公司在中国发布的《建设智能电网创新运营管理一中国电力发展的新思路》这一白皮书中可以看出,解决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通过传感器连接设备和资产提高数字化的程度;二是数据的收集体系和数据的整合体系;三是依据已掌握的数据进行分析,以优化运行和管理的能力。该解决方案的大框架是通过对电力的生产、
4、输送、零售的各环节的优化管理,为相关的企业提高运行效率和可靠性、降低成本描绘了一个美好蓝图。IBM公司将此作为它的一个市场推广策略。智能电网发展的第二阶段,是奥巴马总统上任后提出的一个能源计划,除了已经公布的计划,美国还将集中精力对每年耗费1200亿美元的电路损耗以及故障维修的这些电网系统进行升级换代,并建立横跨四个时区的统一电网,实现智能电网产业,将逐渐实现美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统一入网管理,以最大限度发挥其国家电网的效率和价值;全面推动分布式的能源管理,创造出世界最高能源使用效率。可看出美国政府的智能电网有三个主要目的,一是美国电网设备较落后,急需
5、进行更新和改造,以提高电网运营可靠性;二是通过智能电网的建设将美国从金融危机中拉出;三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智能电网发展的第三阶段,是中国的能源专家武建东先生提出的“互动电网”。对于互动电网,英文为Interac—tiveSmartGrid,它涵盖了智能电网的含义。互动电网定义是:在开放和互联信息模式基础之上,通过加载系统数字设备及升级电网的网络管理系统,以实现发电、输电、供电、用电、客户售电、电网的分级调度和综合服务等电力产业的全流程的智能化、分级化、信息化互动管理,是一项集合产业革命、技术革命及管理革命的综合性效率变革。它将会再造电网的信息回路,并构
6、建用户新型反馈方式,推进电网整体转型成节能基础设施,降低客户成本、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创造电网价值最大化。三、我国存在的电力安全问题3.1输电投资不足所引起的长期运行安全问题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很大的程度上有赖于强壮的输电系统。此输电系统是电力市场及电力系统能够安全运行的物质支持,是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关键。公众的反对、不理解以及环境的制约,使输电项目的设计过程及行政审批程序都较复杂,且需要较长时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使得电网建设将很大程度上滞后于需求。这将对电力系统的发展及电力市场的健康运行有很大的影响。输电容量的安全性、
7、充裕性是以满足N一1预想事故的要求作为衡量的标准。因为在电力市场环境下,N一1标准带来的设备投资很可能大于不实施N一1标准带来的效益。因此,电网公司可能会选择后者,即不实施N一1标准。在此情况下,电网安全运行在没有保障的情况下,一旦发生异常和情况,出现了单一线路或设备故障的情况,将导致连锁反应,会扩大停电损失,将对电力部门社会效益造成严重的影响。3.2安全工器具管理混乱一些在使用中的安全工器具的质量堪忧,特别是一些基层农村的供电所或者是供电营业所的登高作业器具及小型起重器材等安全器具质量合格率不高,与此同时,对于安全器具的定期检测意识很淡薄,报废管理只流
8、于形式。许多已经明显损坏的工器具仍然在超期使用,本该淘汰的没有被淘汰。3.3超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