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彼此碰撞,只是为了感觉到彼此的存在

我们彼此碰撞,只是为了感觉到彼此的存在

ID:38136169

大小:3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8

我们彼此碰撞,只是为了感觉到彼此的存在_第1页
我们彼此碰撞,只是为了感觉到彼此的存在_第2页
我们彼此碰撞,只是为了感觉到彼此的存在_第3页
我们彼此碰撞,只是为了感觉到彼此的存在_第4页
资源描述:

《我们彼此碰撞,只是为了感觉到彼此的存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我们彼此碰撞,只是为了感觉到彼此的存在实践题目的灵感来源于获得2005年第七十八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撞车》,同年最佳影片的提名还有导演李安的《断背山》。当时小成本电影《撞车》获得最佳影片后轰动一时。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一致认同《撞车》获得最佳影片不虚此名。影片的情节很复杂,主要讲述了八个来自不同民族的家庭遭遇的困境,而且导演又用了所谓的“环状节构”的叙述手法,再加上几个故事间相互联系,由平行而相交,这些都使得这部影片具有了巨大的张力,这不再是几个人经历的事件,这是这个国家不得不反省的缺憾。影片中的人物形形色色,有白人检查官、黑人电视导演、波斯商人、黑人混混、黑人锁匠、

2、中国人,他们在某一天因为某些原因发生了相互“碰撞”。几乎每个“碰撞”都与车有联系,撞车、劫车或是搭车,所以片名翻译为《撞车》便很贴切了。之所以会发生这些“碰撞”,偏见、歧视、猜忌、误解是主要的原因。两个黒人小弟痛恨歧视黑种人的白人,在餐馆受到歧视的他们走在街上迎面遇到白人检查官夫妇,妻子做出挽住丈夫胳臂的动作,却被两人误认为是害怕他们的表现,激起他们的不快,于是抢了检察官夫妇的车泄愤。印度修锁工建议波斯商人换门,被误认为是在为别人揽生意,于是两人间产生龃龉,后来商人店铺被窃,保险公司认为商人没有听修理工的劝告换门,那么失窃是过失造成,而拒绝付险金,商人一怒之下持枪威

3、胁修锁匠赔付损失。所有这一些只要大家少一些偏见,多一些交流便可化解,可冲动的头脑不允许他们冷静思考,于是发生一幕幕悲剧。影片后来事态发生转变,相互伤害的人开始相互帮助,或者心灵受到救赎。白人警官从将要爆炸的车里救出几天前侵犯过的黑人女士,黑人小弟没有将越南偷渡者卖给黑车商,波斯商人称保护爸爸的小女孩为“我的天使”,黑人警官开始为弟弟的死自责,电视导演夫妇重归于好。戏剧性的是,不歧视黑人而且帮助过黑人的青年警察后来却因误会枪杀了两个黑人小弟之一,难道这是告诉美国人:“不要以为你不歧视黑人就比别人善良,问问自己,你真的能毫无偏见的对待其他民族的人吗?”任何一个人都有善与

4、恶的两面,我们如何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别人,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对于人性和人格的问题,历来是哲学家关注的问题。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年—1939年)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称为“维也纳第一精神分析学派”。他的著作《自我与本我》收录了他后期的三篇成熟作品:《超越唯乐原则》、《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及《自我与本我》,简练地表达了精神分析学的理论要点和学说精髓。其中的《自我与本我》发表于1923年,是弗洛伊德最后一篇重要著作,被公认对人的心理及其活动做出了新颖的、革命性的描述。弗洛依德认为人格或人的精神主要分成

5、三个基本部分,即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弗洛依德把人的动机归纳为饿、渴、睡、性等,其中性欲占主导地位(本我)。但本我往往受到道德、社会法规等现实条件的制约(超我),受到压抑得不到纾解的冲动而透过梦、失语等形式来寻求满足。弗洛依德相信一个人如果以前曾经有一些创伤性的事件而引致心理有问题,只要他能够知觉地再将那事重演一次,并将本我、自我和超自我作回平衡的处理,那么问题就会解决。根据我们的理解,所谓本我,指的是最原始的我,是天然、自然之我,是生而有我之我。本我,是一切"我"存在的心理前提和能量基础。在一般意义上的理解上,可以理解为天性、本能

6、、自然思维规律等等。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中,认为这种"本我"是追寻快乐的,是避免痛苦的,是无意识、无计划的。比如,婴儿生而会哭泣、饮食;比如,人生而喜欢享乐--从本源意义的角度考虑,这和动物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因此通常情况下,人们往往理解"本我"为"本能"。所谓自我,指的是"自己"这个意识的觉醒,是人类特有的自我探寻的开始。一个婴儿刚生下来是只有"本我"而没有"自我"的,但是当他开始探寻"我是谁"这个概念的时候,他开始真正的成为一名"人"。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贯穿的便是周围环境在大脑中的不断映象,所以"自我"可以称为"在现实环境约束下的自我"。例如,婴儿饿的时候会哭

7、泣,要求吃奶,这是"本我";当我们饿了的时候就要去花钱买东西而不是碰到可以吃的东西拿来就吃,这就是"自我"。因为自我意识具有"避险性",我们意识到如果只吃东西不给钱会被揍,为了避免这个结果,"自我意识"要求我们给钱。所谓超我,指的是泛道德、伦理角度的"我"。如果将本我概括为"我想要",那么自我就是"我能要",而超我则是"我应该要"。超我的形成是外部环境,尤其是道德规范、社会取向等的影响下,作用于本我的结果。"超我"的特征是追求完美--一种本性得到满足,现实能够允许,自我高度赞扬的心理集合。人生的道路便是从本我到自我,然后再到超我的过程。每个人的人生历程都必须经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