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132368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7
《智力康复常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智力康复常识一、矫治智障儿童异常行为的一般步骤是什么?1.具体列出问题行为的内容,问题行为出现的时间持续多久,问题行为出现后的结果如何等要进行较为详细地描述。为问题行为的矫治提供原始材料和起始基础。2.对表现在某一个智障儿童身上的问题行为,列出优先矫治的先后顺序。学生的哪一个问题行为是最先矫治的,同时可进行几项问题行为的矫治。这些问题行为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应该进行恰当的分析。3.对要矫治的问题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找出问题行为存在的等级和类别。4.分析问题行为的前因后果。问题行为出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
2、的,在很多情况下,恰当地行为会被惩罚和强化。某同学希望获得到老师的注意,他在教室里大喊大叫甚至是扔掉书和书包。老师用批评的方法制止他这种行为。当时看起来似乎一时有效,他会立即就返回座位去,可他有这种行为的原因是要引起老师的注意,老师的批评正好满足了她这方面的希望,所以下一次他希望老师注意他时,他还会大喊大叫的那样去做。这种老师的批评,正是强化了他这种不良行为。所有的问题行为与其他行为一样,都是通过强化而习得来的,大部分行为是因为得到间歇性强化而不断出现的。例如有的同学吃饭时喜欢从别人碗里夹肉吃,通
3、常情况下老师发现就制止她这种行为,可是有的情况下老师会看不见,这就间歇性的强化了她这种行为,从而使这一行为持续出现。因为她达到了多吃一些肉的目的。5.制定问题行为矫治的计划。选择有效的强化物,逐步矫治问题行为,问题行为的矫治是一个日常化的教育训练内容。它必须贯穿于学习生活实践过程中,这就更需要详细的问题行为矫治计划加以指导。选择行为矫治的方法在整个矫治中也是重要的环节。6.实施智障儿童问题行为矫治要做好记录。行为组成了学生的生活活动,在活动中在矫治计划的指导下,运用有效的强化物,做好弱智学生的行为
4、矫治工作,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7.检验行为矫治的效果,通过记录、观察,按一定的时间顺序,检查智障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情况,看行为矫治是否成功。从而找出矫治下一种问题行为的方法。总之,只要我们弃而不舍,适时地给予智障儿童合适的强化物,他们的问题行为就能得到矫治,他们的良好行就能够逐步形成。二、唐氏综合症的特征是什么?婴儿面部扁平,眼睛狭长,鼻梁较宽;头颈后部扁平;抱婴儿时,会发觉其身体特别软弱松弛;小指较短,掌中只有一条横纹;智力迟钝,身体发育缓慢。很多唐氏综合症的婴儿可能同时有先天性的心
5、脏及其它器官的缺陷。男性唐氏综合症的婴儿长大至青春期,也不会有生育能力。而女性唐氏的婴儿长大后有月经,并且有可能生育。三、为什么早期干预对智力落后儿童很重要?早期干预应在3岁前,最迟不要超过6岁。3岁前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这时进行康复训练,给予各种良性刺激都对大脑皮层发育有利。大家都知道大脑对人的重要性,如果能在早期开发大脑的功能,对孩子更为重要。如果误了早期干预的时间,到学龄期才进行干预,效果远不如早期,所以只要发现了孩子在智力方面有一点问题(轻度)就要早期训练,以求获得较好疗效。四、异常行为
6、矫治的方法大致有几种?1.正面强化良好的行为智障儿童在有了良好的行为出现的时候及时给以强化物,使良好的行为得以加强。渐渐的学生们的好行为被各种奖赏所强化,他们学会了以适合适宜的行为来获得别的注意和赞赏。在某种情况下,智障儿童不明白什么是合时宜,什么是不合时宜的行为。他们需要学习适合时宜行为。如在超市里购物,某些智障儿童爱乱跑乱跳,这是老师如食用糖果使他安静下来,也许会使他更加乱跑,其实这是需要做的事情是要教导他在超市购物时的合时宜的行为。如学习如何从货架上选取物品,认识物品的种类和名称,学习使用购
7、物车等等。教师用称赞关注及间歇性的给予糖果来强化这些适合时宜的行为,这种乱跑的问题行为就会被良好的行为所代替。2.消减不良的行为将不良的行为的强化物取消,令不良的行为渐渐的消失。某同学在教室里哭闹为的是引起老师的注意,这是老师不去理睬他,最初他的反应是哭闹得更加厉害,可是他得不到关注时,就没有了这一不良行为的强化物,他这一不良行为会逐步消失。3.当智障儿童有不良行为发生时,把他从这种活动中暂时隔离出来。对智障儿童的不良行为进行改造,同时帮助他建立起相应的良好的行为。如某同学讨厌写字,每当写字时他就
8、会捣乱,把笔弄断、把纸斯烂。为了消除他写字时的强化物,老师坚持要他把字写出来,同时指导他如何写字,看着自己也能写字,学生很高兴,老师及时的鼓励他,他从中得到了满足,以后他便形成了良好的写字行为。五、怎样通过训练提高孩子的智力?要训练孩子爬行、翻身、坐、站、走,以及跑、跳、上下楼、拍球、跳绳、走平衡木等能力。训练孩子手的灵活性和准确性。训练孩子的感知觉。训练孩子的认知能力。要多和孩子说话和交流感情。家长要多拥抱、抚摸和逗引孩子,训练孩子的交往能力。训练孩子的生活能力。还应该在心理专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