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论观察与理论的关系的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7年5月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May,2007第13卷第3期JournalofHuBeiAdultEducationInstituteVo.l13No.3论观察与理论的关系的演变宋保林,谈新敏(郑州大学教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观察与理论的关系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纯观察说认为观察不受任何理论的影响;中性观察说认为观察保持中性;理论先于观察说认为科学始于问题,理论先于观察;观察渗透理论说认为观察渗透理论;观察与理论双向渗透说认为观察与理论的硬性划分导
2、致了本体论问题。[关键词]观察;理论;双向渗透[中图分类号]B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3878(2007)03003602[1]P68观察与理论的关系是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是理论学早期的低级科学水平相适应的。!先于观察,是观察先于理论,还是观察与理论交相互渗,历二、中性观察说史上不同的科学哲学学派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本文主要(一)主要观点运用历史和逻辑的方法,把历史上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做现代逻辑经验主义继承和发展了纯观察说,提出了中一个简单的梳理。同时指出它们产生的历史和
3、现实根源。性观察说。代表人物是卡尔纳普。卡尔纳普提出了科学一、纯观察说理论结构的两层语言模型!,其下层是关于观察事实的(一)主要观点陈述(单称命题),其上层是关于理论的陈述(全称命题),古典经验主义提出了对近代科学认识活动产生深刻人们通过对应规则将上述两者联系起来,这个对应规则是影响的纯观察说。代表人物有培根和洛克。他们认为,观一个将理论术语与可观察术语联系起来的规则集合,其作察是一种纯粹的感官反应活动,不受任何理论的影响。观用就是把经验内容由观察平面输送给理论术语,从而保证察过程就是人们对客体的感觉过
4、程。洛克认为人类所有理论术语的认识论意义。对应规则于完整的科学理论的的思想和观念都来自或反映了人类的感官经验。他抛弃不可或缺,显示了理论术语的意义对观察术语的依赖性和了笛卡尔等人的天赋观念说,而认为人的心灵开始时就像观察术语定义的完全稳定中立性。在卡尔纳普看来,观察一张白纸,而向它提供精神内容的是经验。培根与洛克持语言作为一种得到直接的完全解释!的语言,其客观性相同的观点,认为凡事必有原因,科学始于观察,观察是客是自明的。理论语言正是通过逻辑与观察语言相联系而观的,观察是科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绝对可靠的基
5、础。获得意义!或者说得到部分解释!,才获得了客观性、获(二)对纯观察说的简评得合理性。否则理论语言将只能是一些无意义的符古典经验主义观察说的形成有其必然的原因,经验主号!,无所谓客观性和合理性。义把人类的知识限定在经验所能达到的范围之内,排斥了(二)对中性观察说的简评许多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命题,而强调其哲学应以实证自卡尔纳普对理论的归纳评价的这种观点与他奠基于然科学为基础,从而成为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观察说其意义!概念之上的理论结构的观点是一致的。理论是实质上是把观察过程等同纯粹的生理反应过程,即把观
6、察一形式演算系统;观察语言是得到完全解释的!,是理论者类似于镜面对物体的物理成像,是一种镜式!反映。语言的语义基础。所以,卡尔纳普的中性观察说是服务于它强调事实的客观性,而没有看到认识主体的先见!对他的逻辑分析的,是逻辑经验主义所必然产生的结论,有事实的建构作用。纯粹观察说的出现是与近代自然科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中性观察说则与科学的实践是不相[收稿日期]2006-12-20∀36∀符的。把观察术语与理论术语严格区分存在着很大的式以及人的先见!知识。一旦观察者的理论观点发生困难。在观察某物之前,必须先明确
7、究竟注意该物的哪些了变化,这种变化就会向观察过程渗透,使观察者的视野[7]P64方面,而这取决于我的知识和我关心的是什么,观察和理发生相应的变化,看到以前所看不到的东西。!可见,[2]P59论是互相渗透的。!所谓的#中性观察∃是根本不存观察不是纯粹的客观过程,尽管面对同一客观对象,但是,在的,一切观察不仅不自觉地渗透了理论,而且,科学的观由于观察者的背景知识不同,其观察陈述必然不同,因而[3]P46察正是要求自觉地受到理论的指导!任何完全独立经验事实将发生差异。一个范式的观察者,不是那种只于理论的#中立
8、观察语言∃是不存在的,任何观察陈述都能看普通观察者之所看,只能报告普通观察者之所报告的程度不同地渗透着理论的因素。所以,观察陈述并不能象人,而是那种能在熟悉的对象中看见别人前所未见的东西[8]P33逻辑经验主义者所设想的那样,通过观察陈述来给理论提的人。!费耶阿本德则把观察渗透理论!的观点推向[4]P86供绝对可靠的基础。!极端,认为由于理论的影响,对同一个事实在不同背景三、理论先于观察说理论的指导下可以得出不同的观察结果,因此高层背景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