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貌景观特点及旅游形象塑造

喀斯特地貌景观特点及旅游形象塑造

ID:38121588

大小:212.2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7

喀斯特地貌景观特点及旅游形象塑造_第1页
喀斯特地貌景观特点及旅游形象塑造_第2页
喀斯特地貌景观特点及旅游形象塑造_第3页
喀斯特地貌景观特点及旅游形象塑造_第4页
喀斯特地貌景观特点及旅游形象塑造_第5页
资源描述:

《喀斯特地貌景观特点及旅游形象塑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2卷第4期中国岩溶Vol.22No.42003年12月CARSOLOGICASINICADec.2003文章编号:1001-4810(2003)04-0318-06a喀斯特地貌景观特点及旅游形象塑造12赖良杰,彭东(1.四川师范大学生态旅游工程学院,四川崇州611230;2.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213)摘要:在分析了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具有的景观特色、竞争特点和环境特点之后,提出喀斯特旅游地形象的塑造应以喀斯特地貌景观的特点为基础,通过对喀斯特旅游地的文脉辨析、形象调查和竞争性分析确定其形象定位,继而围绕其形象定位进行喀斯特旅游地的形象口号设计、视觉形象塑造、行为形象塑

2、造和形象传播策略的选择,并提出在形象塑造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与自然景观的协调和喀斯特景观的可持续开发两个问题。关键词:喀斯特地貌;景观特点;旅游形象;形象塑造中图分类号:P592.7文献标识码:A喀斯特地貌景观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自然遗产。簪”的桂林山水,喀斯特发育以峰林、峰丛和孤峰为喀斯特地区奇特的山形、神秘的洞穴、清秀的水域与主;“万千石笋拔地起,森严刀剑指向天”的云南石林当地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其它人文景观结合,已成为我则以剑状石牙为主。此外,还有神奇虚幻的地下溶洞、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全国以喀斯特千姿百态的洞内沉积物等。尽管喀斯特的形态众多,景观为主或为辅的景区约占

3、景区总数的30%以上,所处地域不同,景观组合也各不相同,但从景观特色、[1]其中国家级景区中喀斯特景区占总数的36%,近竞争和环境特点等方面加以归纳总结,喀斯特地貌景年更有上升的趋势。如此众多的喀斯特旅游景观为我观具有下述三方面的特点。国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从总体上来看又1.1景观特色存在着同类旅游产品彼此明显的竞争。显然只有通过1.1.1艺术性、神秘性、科学性的完美结合是喀斯特特色鲜明的旅游形象塑造,使游人留下深刻印象,形景观的基本特点成思维定势,才可使不同喀斯特旅游地产生不同的持喀斯特旅游地景观无论地表和地下都具有优美久魅力,形成各自的竞争优势。喀斯特地貌景观是一的

4、造型,而这些千姿百态的形态均有奇特的科学内种典型的造型地貌景观,它的形成、分布、演化和发展涵。都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因此表现出来的景观特色也首先,喀斯特地貌景观成因复杂,形态众多,地下与众不同。只有深入了解喀斯特旅游地,掌握其特点,洞穴中所埋藏的古生物和古人类化石具有重大的科才能塑造出鲜明、独特的旅游地形象。本文拟从喀斯学价值,是地学、环境科学及景观地貌学研究的重要特地貌景观的特点出发,系统地分析喀斯特旅游地形素材,也是揭示大地“沧海桑田”的自然博物馆,对科象塑造的技术方法,以探讨喀斯特地区旅游开发的科普教育富有启迪作用。学规律。其次,以山美、水秀、洞奇、石怪而在各种地貌景观中独

5、领风骚的喀斯特景观常使人对自然塑造之力1喀斯特地貌景观的特点及其产物的奇巧形体产生莫测高深之感,寄予神话的意境。例如广西桂林漓江,峰峦叠秀,碧水如镜,青山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经过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浮水,倒影翩跹,犹如锦画;四川黄龙,数以千记的池蚀作用,形成了喀斯特地貌奇特的自然景观。由于岩沼,彼此牵缬,形状各异,池水滢红漾绿,被誉为“人间性、气候和构造等条件的不同,喀斯特发育的类型和瑶池”;溶洞地下世界更是把山水风光、人神鸟兽、奇形态亦有很大的差异。例如“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树异花融为一体,将现实形象与虚幻意境(似人似仙、a作者简介:赖良杰(1968-),女(汉),高级讲师,硕士

6、,主要从事旅游经济管理、旅游规划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收稿日期:2003-06-30第22卷第4期赖良杰等:喀斯特地貌景观特点及旅游形象塑造319似景似物)相结合,融山水风光于一体,集水旱世界的精华之一。(洞)于一地,把你带入一个真正缩微了的梦幻、美妙最为人所熟知的当数岩溶峰林平原。在著名的桂但又是现实的世界。林—阳朔峰林区,大量造型优美的峰林被赋予了诸如在喀斯特旅游资源的开发中,科学性和艺术性并如“象鼻山”、“剪刀山”、“鸡冠山”、“骆驼山”、“龙角重的原则早已成为共识。山”、“月亮山”等,成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风光的地如世界自然遗产四川九寨沟、黄龙风景名胜区,貌基础,以致被称为

7、“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岩溶旅游[6][7]具有短距离内同时发育有山岳高寒岩溶带和峡谷温景观之一。Bloom指出:“许多艺术史研究者认带岩溶带两个带的特点,从而形成了两地不同于南方为,古典中国绘画中那种奇异的、尖塔状的山峰是脱岩溶区的典型风光。上部山岳高寒岩溶带提供了岩溶胎于中国南部的亚热带的岩溶景观。”其艺术与科学水补给入渗和向深运移的条件,下部岩溶水集中排泄领域的相互渗透由此可见一斑。形成水色秀丽的湖泊和造型奇特的露天钙华堆积,并1.1.2景观的多样性和配套性且岩溶水和钙华相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