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118260
大小:4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06
《学习目标12345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习目标123456 1.激发学生交流自己在本单元学到的表达方法、学习收获和体会。 2.了解广告语的风趣、幽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一、异域风情展示会 1.遐想回味 同学们在本组课文中我们领略了亚洲、欧洲、非洲的风情,平时在电视、电影、书报、或外出旅游中,也一定看到、听到、感受到了许多异域的风土人情,那儿的风俗习惯、独特的民族文化,人们特有的生活方式,与众不同的风光、歌舞、民族服饰等,同学们一定难以忘怀,同时也一定很想把它们说出来与大家共享。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回忆
2、回忆,在记忆的长河中,异国、异地的风情,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 2.异域风情交流 (1)小组交流:请喜欢外国风情的同学自由组合为一组,钟情于国内风情的同学自由组合为一组,如果有对少数民族歌舞特别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另外组合在一起,可以说一说,也可以唱一唱,还可以跳一跳。 (2)班级交流:每组推荐大家感兴趣的节目上台表演。大体分为下面三大部分: 夸一夸我眼中的异域风情; 唱一唱我心中的异域歌曲; 跳一跳我喜爱的异域舞蹈。是交流学生从电影、电视、书籍、报刊等渠道了解到的异域风情;二是交流本组课文表达上的特点;三是交流本学期自己在语文学习上的
3、收获、体会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与打算。 本学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是 我最喜欢的课文是__________________,因为我从中知道了_______________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我从他身上_______________ 我印象最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 我还有很多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今后努力的方向与打算 3.自由组合,分小组进行讨论,并交流心德。 4.进行交流评价。 5.各小
4、组进行补充。 6.交流完后办一份“异域风情”手抄报(或剪贴报、黑板报)。 二、阅读收获交流会 1.弹奏阅读交响前奏。 同学们是否发现,作者在描写异国风情时,用上了许多不同的表达方法,比如作者写威尼斯的小艇时,作者紧扣小艇,介绍了人们的生活与小艇息息相关,人和小艇奏成了一曲美妙的生活乐章。同学们在本单元阅读中一定还发现了许多巧妙的写法,有许多你们喜欢的方式,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本单元和本学期的学习收获,开一个阅读收获茶话会。 2.召开茶话会。 老师出示第七单元课文片断:“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
5、多窗子都连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同学们认真读读这段话,想想从这段话中,你可以尝到哪些表达方法?(引导学生欣赏这段话中作者把花的美和人的心灵美紧紧结合在一起,通过种花这件事来表现人物崇高的思想境界这一写法。) 3.小组交流收获。 (1)读读品品:学生回忆本单元课文内容,找出自己最受感动或最喜欢的精彩片断或篇章进行品读,看看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写得如此动人。 (2)畅谈本单元的学习收获。 4.全班交流学习收获。每组选派一
6、至两位代表上台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 一、日积月累 1.导入 同学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是取之不尽的源泉,用之不竭的财富。”“知识是有学问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这些脍炙人口格言名句,曾经鼓励了多少人去拼搏进取,发愤努力,成就了多少名人志士。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组中外名人的一组格言警句。这些句子会告诉我们如何树立理想,如何看待生活、事业,如何快乐地面对烦恼,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名言警句吧! 2.学生一边默读名言警句,一边思考含义。 3.同桌交流读后的感想。 4.
7、班级交流,讨论。 5.课外拓展:共同交流平时积累的格言,或名言警句。 6.抄录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 二、趣味语文 1.趣味导入:语言奥妙无穷,趣味横生。有一家钟表厂,为了说明自己的产品质量很好,打基础出了这么一条广告:“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各种各样幽趣味的语言。 2.学生默读《最短的科幻小说》《交通告示》,理解含义。交流自己对名言的理解。 歌德的名言强调奉献的精神;雪莱的名言激励人们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工作、事业上的困难,遇事不悲观失望;泰戈尔的名言赞颂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普希金的名言鼓舞人们
8、要乐观向上,积极生活,心平气和地坦然面对一切。 3.交流读后的感受,说说读完后想到了什么。 4.拓展积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