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116405
大小:137.84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6-06
《2017中级财务管理公式大全0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 营运资金管理一、营运资金的计算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二、现金管理的有关公式存货模式 1.机会成本 2.交易成本 3.最佳持有量及其相关公式 随机模型(米勒—奥尔模型) 式中:b——证券转换为现金或现金转换为证券的成本; δ——delta,企业每日现金流变动的标准差; i——以日为基础计算的现金机会成本。【注】R的影响因素:同向:L,b,δ;反向:i最高控制线的确定H=3R-2LH-R=2(R-L)现金收支日常管理 现金周转期 现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其中:存货周转期=
2、平均存货/每天的销货成本应收账款周转期=平均应收账款/每天的销货收入应付账款周转期=平均应付账款/每天的购货成本14 三.应收账款的相关公式 1.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1)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2)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3)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即机会成本)=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资本成本=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应收账款周转期=平均应收账款/每天的销货收入2.应收账款的坏账成本 应收账款的坏账成本=赊销额×预计坏账损失率3.信用条件【信用条件决策】 增加的税前损益>0,可行
3、。★计算步骤: 1.计算增加的收益 增加的收益=增加的销售收入-增加的变动成本 =增加的边际贡献 =增加的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 =增加的销售额×(1-变动成本率)2.计算实施新信用政策后成本费用的增加: 第一:计算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 (1)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 ①应收账款应计利息=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 ②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 =新信用政策占有资金的应计利息-原信用政策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 (2)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增加 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增加=存货增加量×单位变动成本×资本成
4、本 (3)应付账款增加导致的应计利息减少(增加成本的抵减项) 应付账款增加导致的应计利息减少=应付账款平均余额增加×资本成本 14 第二:计算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的增加 收账费用一般会直接给出,只需计算增加额即可; 坏账损失一般可以根据坏账损失率计算,然后计算增加额。 第三:计算现金折扣的增加(若涉及现金折扣政策的改变) 现金折扣成本=赊销额×折扣率×享受折扣的客户比率 现金折扣成本增加=新的销售水平×享受现金折扣的顾客比例×新的现金折扣率-旧的销售水平×享受现金折扣的顾客比例×旧的现金折扣率 3.计算改变信用政策增加的税前损益
5、 增加的税前损益=增加的收益-增加的成本费用 【决策原则】 如果改变信用期增加的税前损益大于0,则可以改变。 【提示】 信用政策决策中,依据的是税前损益增加,因此,这种方法不考虑所得税。4.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平均逾期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平均信用期天数四.存货管理的相关公式1.成本相关的公式变动订货成本=年订货次数×每次订货成本=(D/Q)×K变动储存成本=年平均库存×单位储存成本=(Q/2)×Kc2.经济订货批量的计算公式及其变形。 ①经济订货量(Q*)基本公式 ②每期存货的相关总成本 3.基本模型的扩展 再订货点=
6、平均交货时间×平均每日需要量4.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 设每批订货数为Q,每日送货量为P,则该批货全部送达所需日数即送货期为: 送货期=Q/P 假设每日耗用量为d,则送货期内的全部耗用量为: 送货期耗用量=Q/P×d 由于零件边送边用,所以每批送完时,则送货期内平均库存量为: 14 当变动储存成本和变动订货成本相等时,相关总成本最小,此时的订货量即为经济订货量。 【公式掌握技巧】 5.保险储备 (1)考虑保险储备的再订货点 R=预计交货期内的需求+保险储备 =交货时间×平均日需求量+保险储备 (2)保险储备确定的方
7、法 最佳的保险储备应该是使缺货损失和保险储备的储存成本之和达到最低。 保险储备的储存成本=保险储备×单位储存成本 缺货成本=一次订货期望缺货量×年订货次数×单位缺货损失 相关总成本=保险储备的储存成本+缺货损失 比较不同保险储备方案下的相关总成本,选择最低者为最优保险储备。 五.商业信用 放弃现金折扣的信用成本 第八章成本管理一、量本利分析与应用(一)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原理 1.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关系式 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售量×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售量
8、×(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2.边际贡献14 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1 息税前利润=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