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类水解说课稿

盐类水解说课稿

ID:38112277

大小:19.32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5-25

盐类水解说课稿_第1页
盐类水解说课稿_第2页
资源描述:

《盐类水解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盐类水解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盐类水解》。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接下来我将从教材、教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盐类水解是新课程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以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学生也初步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的水解,这样的安排既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又能使学生对平衡原理和弱电解质概念进行具体应用。同时,盐类水解的知识又

2、与后续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紧密相连。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我确立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学会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使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根据教材的地位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盐类水解是前面学过的许多知识的综合利用。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与高一

3、时所学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有所不同,同时需考虑盐类的水解的本质,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盐类水解的本质,难点是: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二、说教法: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思维活跃。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离子方程式书写、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以及溶液的pH等知识。但由于知识的前摄效应,又会给本节内容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比如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盐是中和反应的产物则学生易误解盐溶液一定呈中性等。本节课结合教材特点指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开展学习活动,结合实验,层层导入,最终让

4、学生懂得盐类水解的本质。这种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眼的多层次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化难为易,并使知识系统化。本节课采用了实验探究法、观察讨论法、课堂合作交流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三、说过程: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我对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一)创设问题、引入课题。纯水显中性,但是加入碳酸钠这种盐形成的溶液却显碱性,其他的盐溶液会显什么性呢?(二)师生互动,传授新知。1.实验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将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探究实验,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有的盐溶液显中性,也有的盐溶液

5、显酸性或碱性。使学生首先由实验对盐类的水解有一个感性认识。2.讨论盐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学生通过讨论,归纳总结得出:强酸弱碱盐显酸性、强碱弱酸盐显碱性、强酸强碱盐显中性。(谁强显谁性都强显中性)3.探究盐溶液呈不同酸碱性的原因:(1)提出问题:为什么三种盐的水溶液有的呈中性?有的呈碱性?有的呈酸性呢?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是什么呢?(2)分析讨论:让学生分组分别讨论醋酸钠溶液。氯化铵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教师给出提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电离理论和平衡移动原理展开讨论,使学生理解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促使

6、水的电离,使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不相等,从而使溶液呈酸碱性。(通过讨论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全面的认识盐类的水解。讨论后由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4.引出水解的定义和本质通过分析盐溶液呈不同酸碱性的原因,引出并归纳盐类水解的定义和本质。分析时可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拟盐类水解的过程,使微观宏观化,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直观。 通过分析,由学生得出盐类水解的一般规律,帮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三)课堂小结总

7、结本节课重点内容,由学生归纳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炼本节课的精华。四、板书设计:一、实验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溶液呈中性的有:NaCl、Na2SO4溶液呈酸性的有:NH4Cl、AlCI3溶液呈碱性的有:CH3COONa、NaHCO3二、盐类的水解1、定义:盐电离出来的离子(弱酸根离子或弱碱根离子),与水电离出的或结合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盐类的水解。2、实质:生成弱电解质,促进水的电离。(导致C(H+)≠C(OH-),建立了新的平衡体系——盐类的水解平衡)3、盐类水解的规律:有弱方水解,无弱不水解;都弱都

8、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4、盐类水解反应的方程式:盐+水酸+碱五、布置作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