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25卷第2期

2009年第25卷第2期

ID:38109768

大小:489.9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5

2009年第25卷第2期_第1页
2009年第25卷第2期_第2页
2009年第25卷第2期_第3页
2009年第25卷第2期_第4页
2009年第25卷第2期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9年第25卷第2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9年第25卷第2期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_25No.22009(总第104期)JOURNALOFNORTHUNIVERSITYOFCHINA(SOCIALSCIENCEEDITION)(Sum.104)文章编号:1673—1646(2009)02—0008—06司马光文化人格及其成因探究刘欣,吕亚军0(1.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云南昆明650091;2.云南财经大学东盟学院,云南昆明650221)摘要:司马光的文化人格主要包括疑古疑经的怀疑精神,反对浮华的求实文风,致力于文化普及进而实现社会教化的文化使命感等内容。

2、从它的形成看家世遗传、后天教育、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他自身努力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司马光的文化人格不仅是其个体对社会变迁的反应,更为士大夫阶层提供了文化行为上追求的典范和楷模。关键词:司马光;文化人格;文化行为中图分类号:K244文献标识码:AAnAnalysisofSIMAGuang’SCulturalPersonalityandItsFOrmingReasonsLIUXin.LVYajun(1.CollegeofHumanities,YunnanUniversity,Kunming650091,China:2.ASEANSc

3、hool,Yunnan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Kunming650221,China)Abstract:SIMAGuang’Sculturalpersonalityincludedchallengingspirits,objectiontoshowystyle,andpursuitofdisseminatingcultureinordertorealizesocialcivilization.Familybackground,acquirededucation.socialcultura

4、lenvironmentandhisowneffortsareimportantreasonstoformhispersonality.SIMAGuang’Sculturalpersonalitywasnotonlytheresponseofthesocialchange,butalsoprovidedamode1forscholarbureaucracyintheculturalbehaviors.Keywords:SIMAGuang:culturalpersonality;culturalbehaviors和更新的价值观、

5、文化观等,以及由此激荡出来的现0引言实情绪、社会心理,表现为相对价值和具体文化观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念。本文所探讨的司马光文化人格仅限于后者。由先生,一生历经仁、英、神、哲四朝,卒谥文正,追封温于司马光所处的特殊地位,其观点更容易为主流士国公。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思想大夫阶层所接受并形成其群体意识,进而促使社会家。在其几十载仕宦生涯中,其言其行对宋代乃至后意识能动作用的实现。从这一点来说,司马光的文化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格不仅是其个体对社会变迁的反应,更为士大夫文化人格是个体

6、或群体文化上稳定的行为方阶层提供了文化上追求的典范和楷模。正是基于以式。较高层次上的文化人格涉及终极和绝对意识方上认识,本文拟对司马光文化人格的内涵即其真实面的内容,诸如宇宙本体、生、死、人本质等方面的观的文化诉求做出讨论并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念和情感。较低层次的文化人格则是相对富于变化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收稿日期:2008—10—19作者简介:刘欣(1968一),男,博士生,从事专业:唐宋历史。(总第104期)司马光文化人格及其成因探究(刘欣等)9文,人不能为也”[4¨6的说法,他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司马光文化人格的

7、表现君子之学重在为道,如果像庄周那样“文胜而道不1.1疑古疑经,继承发展至”就如同“犹朽屋而涂丹媵不可处也”_4”。对于世北宋王朝虽然取得了政治上的局部统一,但在人称誉“庄子之辩,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的说法,司思想文化领域内还远远没有达到一统。佛道二教不马光更直斥庄周这类以白为黑、以黑为白的辩士“然但在民间拥有广泛的影响,甚至因其特有的心性思则佞人也。”辨对广大知识分子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无可否认,疑古疑经固然有其存在的社会合理性,但司马儒学中衰了.。在宋儒们看来这一局面的形成,主要在光也冷静地看到了一味疑经疑古所带来的对学风

8、,于汉唐诸儒“破碎大义”的章句训诂之学。由汉迄宋乃至对社会风气的破坏。他在熙宁二年六月所上的初的经学,其间虽也有不断变化,但终究不出义理发《论风俗札子》描述了当时一些年轻士人的学风:“新挥之格局。直至仁宗朝前后,才出现大批学者对汉唐进后生,未知臧否,口传耳剽,翕然成风。至有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