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105867
大小:7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01
《初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有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初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2011-9-16)说明:1.答题前,请将姓名、考生号、试室和座位号用规定的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2.全卷四大题,共2页。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3.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规定作答;凡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的,其答案一律无效。答题卡必须保持清洁。4.本卷选择题1-4,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区内对应题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选其它答案;非选择题5-18,答案必须用规定的笔,按作答题目序号,写在答题卡答题区内,作文写在作文格内。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
2、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绥靖suí屹立yì寒噤jīn锲而不舍qièB.歼灭jiān炽烈chì提防dī锐不可当dāngC.肃穆mù纳粹suì憧憬jǐng眼花缭乱liáoD.荒谬miù间歇jiàn闷热mèn负隅顽抗yú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A.春天的原野有着一种不同寻常的景色,实在是不可名状。。B.在人生的成长路上,不管风浪多大,他也不会张皇失措。C.大家磕磕撞撞,转弯抹角,走了半天,才找到了要采访的那户人家。D.雨,从空中落下,缭绕不绝,令人遐想万千。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
3、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B.目前,不少群众的法制观念比较薄弱,确实需要大大提高。C.通过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能力。D.一进入体育场,大家就看到了五颜六色的旗子和欢呼声。4.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A.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B.新闻,又称消息,结构可分为五部分:标题(有时又分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必不可少的三部分。C.陶渊明是清代大诗人,又名潜。他长于诗文辞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农村
4、生活情景。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D.“阳春三月的雨,正值豆蔻年华,温柔而羞涩。”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5.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15分)(1)__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2)常恐秋节至,_____________。(汉乐府《长歌行》)(3)_____________,遥隔楚云端。(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4)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5)八月湖水平,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6)芳草鲜美,。(陶渊明《桃花源记》)(7)___
5、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8)_____________,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9)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10)___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11)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2),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13)乡泪客中尽,。(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14)崔颢《黄鹤楼》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33分。(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6—9题。(11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
6、,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
7、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缘溪行:(2)便要还家:(3)不足为外人道也:(4)处处志之: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8.桃花源人“皆叹惋”,他们叹惋什么?(2分)9.学完这篇文章,请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作者笔下的桃花源世界?(3分)(二)阅读下面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