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盆地煤层气地质条件评价

沁水盆地煤层气地质条件评价

ID:38104078

大小:192.4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沁水盆地煤层气地质条件评价_第1页
沁水盆地煤层气地质条件评价_第2页
沁水盆地煤层气地质条件评价_第3页
沁水盆地煤层气地质条件评价_第4页
资源描述:

《沁水盆地煤层气地质条件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7年第10期煤炭工程研究探讨沁水盆地煤层气地质条件评价12冀涛,杨德义(1太原煤炭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太原030024;2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24)摘要:沁水盆地煤变质程度高,煤层厚度大,煤层埋深适度,构造简单,从煤层气形成的条件来看,是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最有利的地区之一。开发利用沁水盆地的煤层气资源,对于改善中国的能源结构,加快地区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沁水盆地;煤层气;评价中图分类号:P61811

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0959(2007)10008304系、下石炭统地层。1地质概况华夏系拗陷控制了中上石炭世的沉积,海陆交互相含2沁水盆地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含煤面积29500km,煤煤岩系本溪组、太原组平行不整合于中奥陶统之上。二叠炭储量5100亿t,为特大型含煤盆地。自上元古代山西陆纪阴山构造带隆起,海水退出,转化为过度相的山西组含台形成,到古生代广泛海侵,本区沉积了前寒武系、寒武煤沉积。煤系平均总厚200m。二叠系石盒子组、石千峰组系,加里东运动本区隆起,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为煤系主要盖层,

3、厚500~1500m。造密集发育,主要为大型断裂的两侧或临近地区,岩石力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综合指数法,是一种新型的评价方学性质处于中等强度。10煤主要位于研究区东南部、西南法,它丰富了对客观事物的分析研究手段,在木城涧矿的部地区。岩性以粉砂岩为主,构造属中等发育区,局部小应用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该方法值得推广。构造密集发育,主要为大型断裂的两侧或临近地区,岩石参考文献:力学性质处于中等强度。[1]葛道凯.平顶山矿区综采面顶板稳定性的沉积模式[J].3)稳定顶板分布区:2煤主要位于研究区的西部,岩煤炭学报,1994,(2

4、).性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构造发育中等,岩石力学强度[2]彭苏萍.复合型三角洲的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J].煤炭较高。10煤主要位于研究区的中部、北部,岩性以细砂岩、学报,1994,19(1).粉砂岩为主,构造发育中等,岩石力学强度较高。[3]孟召平.煤层顶板沉积岩体结构及其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4)非常稳定顶板分布区:2煤主要位于研究区的西[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19995.部,从沉积、构造、岩石力学等方面分析,均属于稳定情[4]李增学,马兴祥.实用矿井地质研究一方法与进展[M].况。岩性主要以细砂岩为主,构造极少发

5、育,岩石力学强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1.度高。10煤主要位于研究区的西南部、北部地区,从沉积、[5]于双忠.煤矿工程地质研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构造、岩石力学等方面分析,均属于稳定情况。岩性主要版社,1994:130~140.[6]彭向峰,等.煤层顶板工程地质分类方案初步研究[J].以细砂岩为主,构造极少发育,岩石力学强度高。煤田地质与勘探,1997,(6):34~36.3结语[7]王生全,夏玉成,等.邢台显德汪井田煤层顶板稳定性评价与预测[J].西北地质,1997(4).木城涧矿区2、10号煤层顶板的

6、岩性均以粉砂岩、细[8]孟召平.煤层顶板沉积岩体结构及其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砂岩为主,局部见泥岩;岩性组合以粉砂-细砂岩组合为[博士学位论文][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1999.主;受断裂影响,顶板岩体裂隙较发育,顶板较破碎。以[9]刘海燕,伍法权,等.兖州煤田主采煤层顶板稳定性特征分稳定和中等稳定型为主。根据已开采的部分区域来看,评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7).价的结果是比较合理的,对该矿在顶板管理、维护等方面(责任编辑章新敏)收稿日期:2007-07-12作者简介:冀涛(1967-),男,

7、高级工程师,煤田地质勘探专业毕业,现在太原煤炭气化(集团)公司从事煤矿生产管理与技术工作。83研究探讨煤炭工程2007年第10期印支运动本区再度隆起,燕山中期成生了太行山、太部东西两侧狭窄地带为肥、焦、瘦煤外,其余绝大部分地岳山经向构造体系,与南北端的降县-驾岭、阳曲-盂县区均为高煤级的贫煤和无烟煤(Romaxl9~43%)。其中,纬向构造带联合控制,形成当今的沁水盆地。山西组的无烟煤分布面积较小,仅在北部的阳泉和南部晋喜山期上新世成生晋中、临汾盆地,第三系红土和第城~阳城

8、一带分布,太原组无烟煤分布面积较山西组明显四系黄土角度不整合于晚古生代各地层之上,最厚可达扩大,但仍分布于盆地南北两端。煤变质程度高,高煤级[1]4000m。分布面积广是本区最明显的特征。沁水盆地现今构造面貌为一近南北向的大型复式向斜,24构造形迹及展布次级褶曲发育。南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