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097813
大小:4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4
《清明的传统是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清明哀思,哀源于爱,,在清明谈爱,爱己更及人。汶川2周年,玉树又逢地震,只是当关注过后,是否“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一、清明,神清气明二、谷雨良辰,细雨润物——绍兴公祭大禹陵三、清明追思,爱己及人一、清明,神清气明l清明习俗三件事——禁火寒食上坟扫墓踏青春游l清明节为何“属”阳历我国古代无论是计时,还是记一人的生辰,都是以农历为依据的,清明节却与其他大部分传统节日不一样,其“身担二职”。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从根本上讲,二十四节气属于阳历的范畴,因为其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因此,节气在阳历上的日期
2、是基本固定的,前后仅相差一两天,而在阴历里的日期却变化很大。作为节气,“清明”则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l清明节与绿色文明今年的清明,是“沙尘暴”刚刚来过的清明,是西南五省正在遭受严重干旱的清明,是哥本哈根国际气候会议开过没有多久的清明。今年的清明,应该有所不同。提议过一个“绿色清明”,发扬绿色的生态文明。清明节原本就是个绿色的节日。清明踏青,主题是接地气,感受春天的到来,作出顺应时序、迎接春天的主动性姿态。如同元宵走桥、端午竞渡、重阳登山一样,是一种具有文化感召力的体育动员令。古时人家时兴插柳枝于门上。宋代笔记《
3、梦粱录》说柳枝“名曰‘明眼’”。还有将柳圈戴于头上、插柳叶于两鬓的,说是有明目、驱毒、祈年之含义。江南谚语则谓:“清明不戴柳,红颜变成皓首”。还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利用“柳”“留”谐音,表达要“留”住青春的意愿。小儿把柳叶当哨子吹,据说是有助于内火外泄。踏青时人们踢球、拔河、荡秋千、放风筝,都是有利于健康的活动。民谚“植树造林,莫过清明”。l以节日的名义抵御心灵的“沙漠化”清明节的节日食品也是绿色的:青团。青团是明清时期开始的一种清明节节物,原先写作“清明餜”,根据谐音,江南民间又叫它“聪明餜”,人们会抱着婴儿到邻里家讨着吃,叫“讨聪明
4、”。所以清明节又有个异名“聪明节”。“讨聪明”这样的习俗可以并且应当恢复发扬。它是一种沟通邻里关系、增进友谊和睦的好机会。在邻里关系冷漠的今天,以节日的名义增进“地缘”情感,显得十分重要。家族祭扫这一传统历时千年,至今依然是清明节的核心习俗,表明了国人重视家族情怀。尝试着把上辈人的感人故事,用文学的形式记载下来,年年清明,吟诵朗读,传播到下一代人的心坎上去,让他们不要“忘本”。“言之不足则长言之”,我们就是要在声音里复活先人的精神,在吟诵中完成生命与生命间的代代承接。在年轻一代的心田上“植树”,与实际生活中的植树具有一样的意义:抵御心灵的
5、“沙漠化”,防止言行举止的“沙尘暴”二、谷雨良辰,细雨润物——绍兴公祭大禹陵4月20日上午,来自世界各地的近两千名海内外赤子会聚浙江绍兴的大禹陵,祭拜中华民族人文初祖之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奠基者,中国古代伟大的治水英雄大禹。公祭大禹陵典礼采用了古代最高礼祭——“禘礼”形式进行,仪式分13项议程,分别为肃立雅静、鸣铳、献贡品、敬香、击鼓、撞钟、奏乐、献酒、敬酒、恭读祭文、行礼、唱颂歌献祭舞、礼成。据了解,大禹与绍兴的关系源远流长,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就发生在绍兴,史书上有记载的“禹婵会稽、禹会会稽、禹娶会稽、禹葬会稽、禹疏了溪
6、”这五件大事都发生在绍兴。三、清明追思,爱己及人1、同胞手足之爱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时用一幅画牵出一段情:元朝画家黄公望的画作《富春山居图》一半放在浙江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85周年,借此契机,双方达成一系列合作项目。“诚意在,智慧在,路就在、有原则让步、一种需要,一种必然”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李敖:雍正皇帝当年曾经送给台湾一批瓜的种子,说,如果你们能试种成功,只需要送20颗瓜给我便可。李敖说,站在历史的高度,今天台湾的水果销到大陆也是完全
7、应该的。 2、温家宝4月3日在贵州考察指导救灾工作老百姓:“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水利设施,有水存不住,希望总理帮助解决”温家宝:不是希望,你应该换个词,是“要求”!3、胡锦涛出访简化国外迎送安排——走下舷梯,同美方官员和中国驻美大使等一一握手,随后乘车离开机场,整个过程仅持续了5分钟。“大家往来奔波也十分辛苦,迎送安排进行简化”4、玉树地震l温家宝“抗震救灾第一位的工作是救人。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尽百分努力,坚持下去,决不放弃。”对孤儿“不要难过,生活就像太阳一样充满希望。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太阳都会照常升起。你们是不幸的但又是万幸的,是孤儿
8、但并不孤单。党和政府会关心你们、照顾你们。无论你们是藏族、汉族,大家都是一家人,要互相照顾。”对村民们:“地震夺走了我们的亲人,但夺不走我们的意志。灾难会过去的,但我们从灾难中得到的进步永远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