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和安全措施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和安全措施

ID:38097759

大小:3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01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和安全措施_第1页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和安全措施_第2页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和安全措施_第3页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和安全措施_第4页
资源描述: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和安全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和安全措施根据《福建省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结合我省实际,拟订紧急救援预案。成立医院地震应急领导小组和急救小组(详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附件2)院前急救组:职责是立即投入现场评估、预计伤亡人数及伤亡程度、初步急救,并做好现场伤病员分类,佩带伤病卡或抢救、救治,后予以分类,随时把现场情况向院急救小组长汇报。院内急救小组由院内当日各值班人员(必要时临时抽调),其职责是立即投入救治伤病员,并向医院突发公共事件领导小组报告。附:破坏性地震的现场救护地震灾害现场人员救护,是地震救灾初期阶段的主要任务。一、提倡自救互救自救互救是指在外援力量未到达之前,灾区人民抢救被压埋人

2、员的应急行动。自救互救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员现场死亡,为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1、自救互救的几种形式(1)个人自救凭借自己的力量、智慧,根据自已所处的具体情况,寻找脱险的方式,是完全可以自救的。若受伤重或暂时不能脱险,不要乱喊乱动地消耗体力,要尽量保持呼吸道通畅,寻找可以利用的水、食物,设法延缓生命,等待外援。(2)灾民自发自救互救①家庭自救互救;②岗位自救互救;③邻里自救互救。(3)有组织的自救互救①街道社区、村民委员会的自救互救;②单位组织的自救互救;③驻军组织的自救互救;④各级临时组织领导的自救互救。2、自救互救应注意(1)注意施救方法方式在抢救过程中可通过被埋压人员亲属、邻里的

3、帮助,迅速判断、查明被埋者的位置,或贴耳倾听伤员呼救和呻吟声,查看有无露在外边的肢体、血迹、衣服或其他迹象。特别是要注意门道、屋角、床下等处。或者让当地熟人和伤员亲属喊遇难者姓名,听有无回音。一旦弄清位置,立即实施抢救,避免盲目图快而造成不应有的伤亡。(2)抢救伤员应首先暴露头部,迅速清除口、鼻内灰土,进而暴露胸、腹部。如有窒息应及时施以人工呼吸。若伤势严重不能自行出来,不得强拉硬拽,应设法暴露全身,查明伤情,进行止血、包扎、固定等急救处理,而后送往临时医疗站或急救小区。(3)在抢救时怀疑伤员有脊柱骨折,搬动时要小心,防止脊柱弯曲和扭转,搬动时要用硬板担架,严禁人架方式,以免加重骨折或

4、损伤脊髓造成伤员终生瘫痪。(4)在挖掘接近伤员时,抢救人员尽量用手挖掘,防止工具误伤。二、专业急救对地震灾区伤员实施现场专业急救,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伤员死亡并使之早日恢复健康的关键措施。1、损伤分类为做到准确的分类,首先应指定专人进行分类。担任分类工作的医生,必须具有丰富的急救或外科经验,并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对地震伤员损伤分类,可采用伤部、伤型、伤因、伤情四者结合诊断方式,既可明确诊断,也能表明损伤的严重程度。将地震受伤分为:机械伤、挤压伤及挤压综合征、休克与地震伤感染、安全性饥饿、淹溺、烧伤、冻伤等七类伤情分类;根据伤员当时神志、呼吸、脉搏、血压变化、有无大出血、有无明显内脏损伤和

5、其他危急生命现象。按国家卫生部1995年颁布的《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规定,可将地震中伤员分为轻、中、重、死亡四类,分别以“红、黄、绿、黑”的伤病卡标志,置伤员的左胸部或其他明显部位,便于医疗救护人员辩认,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2、早期处理原则:地震灾害中,伤员伤情复杂、变化快,医务人员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进行早期处理。(1)常见急症的早期处理①创伤性休克早期处理原则伤员采取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创伤、出血应立即止血包扎。必要时要尽快纠正休克状态,如内脏出血要剖腹探查止血;颅脑伤伴有脑疝致休克,要立即对脑部创伤进行处理,并尽快脱水降低颅内压;待血压平稳和全身状态好转时,可优

6、先转送。②呼吸道梗阻和窒息早期处理原则呼吸道梗阻和窒息,应立即清除伤员呼吸道异物、血块、粘痰和呕吐物,解开伤员衣服和腰带,开通及保持呼吸道通畅。心跳、呼吸停止的伤员,应及时做心肺复苏(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脑外伤昏迷或严重胸外伤造成呼吸困难及窒息的,要尽早气管插管及辅助呼吸。颌面伤有移位的组织片阻塞呼吸道时,应立即进行复位包扎。外伤合并气体中毒时,在进行抢救复苏的同时,采取相应的解毒急救措施。③完全性饥饿的早期处理原则伤员被困时间长,造成精神紧张,体力消耗大、代谢紊乱、血压下降。医务人员应针对病情给予静脉输入碱性液体及注射兴奋剂,给予保温、吸氧和适当的热饮料内服,在严密的观察下进

7、行转送。④出血、伤口、骨折早期处理原则对有明显出血者,现场早期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指压、加压、上止血钳夹、填塞或上止血带等方法止血。上止血带后要做出明显标记,记录上止血带时间。伤口的创面要尽早包扎,以免再污染;重伤肢体要加强固定,包扎物品可根据创伤不同部位采用急救包、三角巾、四头带、丁字带等。如无上述材料可就地取材,包扎中接触伤口应尽量使用消毒敷料。包扎伤口可以和加压止血同时。凡是骨折、关节损伤、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者均应予以临时固定。固定器材可以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