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094796
大小:3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31
《泗县中学关于应急处置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泗县中学关于应急处置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为避免或减少在突发情况下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构建我校预防各种突发事件发生的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将预防和处置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结合学校的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和组织领导 (一)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安全保卫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按照“责任明确、有效防范、制度落实、措施果断、沉着应对”的总体要求,认真做好预防和处置校园
2、突发事件的工作。 (二)成立泗县中学安全工作及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负责指挥、协调和组织我校重大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对重大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作出决策,协调解决预防和处置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并按有关规定向相关部门上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门卫保卫科(值班电话7022187,实行24小时全天候值班)。 二、工作原则 处置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做到早发现、早布置、早处理,尽量把事态平息在萌芽状态。对已发生的校园重特大事故
3、,严格按“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的原则,认真查明原因、追究责任、严肃处理,保障校园教育教学、教研工作与生活秩序稳定。 三、适用范围 发生或可能发生在我校的校园突发事件适用本预案处置。校园突发事件包括:发生在我校校园内或者我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由人为或自然灾害引起,具有突发性或难以预见,对师生人身安全造成严重损害、校园教育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造成严重影响、家庭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危害的各类突发事件。 (一)安全事故:地震、台风、
4、火灾、建筑物倒塌、交通事故、群体拥挤踩踏、游泳溺水、户外集体活动发生意外等,致师生重伤、死亡; (二)公共卫生事件:群体食物中毒、环境污染中毒、传染性疾病、群体性不明病因等,致师生重伤、死亡;(三)社会安全事件:在校师生与校外人员发生群体纠纷、学生之间较大规模纠纷、非组织的政治性群体聚会或游行、学生各类自杀死亡、教职员工集访、教师体罚行为致学生死亡或伤残或病重住院、严重影响校园教学秩序或群众生活秩序的其他突发事件 四、校园突发事件级别 校园突发事件按其影响大小和危害程度划分为一般性、重大、特
5、大三个级别。 (一)一般性校园突发事件 在我校园发生,致师生重伤,或对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家庭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由我校为主可以进行处置,或县教育体育局等有关部门可以协调解决的校园突发事件。 (二)重大校园突发事件 在我校校园发生,致师生伤亡,或对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家庭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和重大危害,需由县委、县政府协调解决,县教育体育局与我校共同参与处理的校园突发事件。 (三)特大校园突发事件 发生师生死亡3人以上
6、,或对师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家庭和社会稳定造成特别重大危害并产生恶劣影响,出现向社会蔓延扩散的态势,或按有关规定应确定为特大级的紧急情况,需由县委、县政府县教育体育局及相关部门处理解决的,或需报县教育体育局的校园突发事件。 五、校园突发事件信息报告 (一)发生校园突发事件,所有知情者有义务在知情后的第一时间立即报告学校领导及相关人员。 (二)学校建立健全校园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设立24小时值班联系电(白天7022187 夜晚7015511),及时发现校园潜在的隐
7、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发生校园突发事件后,学校要在第一时间或接报后15分钟内向县教育体育局和卫生、公安、安监等相关部门报告,不隐瞒、缓报、谎报和漏报。 (四)对传染病暴发和流行、非法组织政治活动等重大紧急情况,坚持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及时有效处理,防止事态蔓延或扩大。 (五)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各级党政、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举报我校漏报或不处置校园突发事件的失职行为。 六、校园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我校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事件实行校长责任制,负总
8、责。 (一)处置工作环节一是事件发生前,要立足防范,超前工作,掌握主动;二是事件发生后,要迅速判明性质,依法办事,注意方法,及时果断处置;三是事件平息后,要做好善后工作,防止出现反复。 (二)事件调查与定性发生校园突发事件后,我校有关领导必须进入指挥状态,迅速赶赴现场并对当事人(或目击者)详细问话,尽可能准确了解相关信息、数据并作记录。发生校园突发事件,可以报当地公安部门(或110)、卫生等相关部门协查,采取有效措施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