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092074
大小:6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4
《湘教版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五四爱国运动》就是中国近代史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次承上启下的革命运动。它上承辛亥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本课再现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激烈场面。这不仅是一场面临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由青年学生发起的爱国运动,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和宣传进步思想的运动,它使中国的广大阶层(特别是工人阶级)真正觉醒,而这次运动中所体现出的五四精神更是影响深远,它对中国社会的变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2、在学习中理解或掌握巴黎和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与五四运动的背景;五四精神等。2、学生在掌握五四运动相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3、学生通过学习五四运动的背景,提高形成用唯物史观综合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4、学生在挖掘和学习五四精神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学习五四运动的背景中,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代国情,逐步形成对国家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人生理想。同时也要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一次以爱国为
3、宗旨的救亡运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五四精神的主要内容,也是当代青年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应该弘扬的精神。(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起因与“五四精神”。2、难点:五四运动的起因;体验当时爱国学生与各界群众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三、学情分析我校是一所具有体育艺术特色的二流学校。作为高一美术特长班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热情高,但是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对文化课则满足于一般了解或应付,对于这类学生的学习状况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这是本课教学设计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四、教学设计思路针对我所教班级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
4、弱,对文化课不感兴趣,但善于绘画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在动机,发挥学生善于绘画的特长,发动学生预习,创作有关五四运动的漫画,课中展示部分学生自己作品,讲述自己的认识,师生互评,把学生真正置于教学中心。也尽可能把当时一些漫画大师创作出来反映五四运动的作品展示出来,与学生一道品评与借鉴,不断提高、升华对历史的认识。在此过程也插入一些史料来分析,从而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演示汶川地震相关图片第一张幻灯片)中国在哭泣,世界为之震惊!
5、教师:(演示抗震救灾相关图片第二张幻灯片)在灾难面前,坚强的中国人没有退缩,他们迅速团结起来,第一支医疗队、第一家战地医院、第一所灾区小学、第一支国际救援抵达,还有,还有来自全国各地、世界各国的一笔笔捐款,一场场赈灾义演……教师:(演示五四运动相关图片第三张幻灯片)然而,89年前也爆发了一场令中国几乎各阶层都参加的运动。在这一场运动中,国人创造并留下了值得让几代人学习和自豪的精神。这种精神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得到继承和发扬。这就是我们说的“五四”精神。何为五四精神?这种精神还要追溯到89年以前。设计意图:1、由现实回溯历史,由
6、新闻图片切入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机,认识历史与现实相关联。一、探源五四教师:(出示顾维钧及其在巴黎和会上的陈词材料)设计意图:情境再现,引起学生共鸣;同时了解史实设计问题:1、史料再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巴黎和会是什么会议?3、山东问题的来由是什么?4、巴黎和会为什么没有接受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说明了什么问题?引起什么后果?5、近代中国屡遭外族侵略,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从《南京条约》签订到《辛丑条约》签订,均未引起大规模的国内反抗斗争,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却引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这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吗
7、?教师:对。其实,五四运动的爆发不是偶然,它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下面我们就来探研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设计意图: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探究原因教师:(出示丁悚发表的漫画《中国最近之悲观》)问题设计:1、舶来货、外来货主要是从哪里来的?(美、日)2、舶来货、外来货这么多形成了汪洋大海,中国的商品就象一艘小船在汪洋大海中摇摆,这说明什么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漫画让学生更好理解中国受美、日为主的外来侵略,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捕获有效信息的能力。教师:除了日美侵略加紧中国这一国际因素之外,当时著名的漫画大师沈泊尘创作一幅带有
8、革命色彩的作品来表达另一国际因素。(出示《虽不中亦不远矣》漫画)问题设计:1、在这幅漫画里,把“民主”指是什么?(指俄国发生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2、这“民主”利剑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工人阶级)3、这把利剑不仅穿透了俄皇的胸膛,而且一直刺到德国的德皇。能否刺到中国当时的统治阶级呢?为什么漫画名称叫《虽不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