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091850
大小:17.2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并网难”绊住光伏发电前进脚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并网难”绊住光伏发电前进脚步2010-2-8 日前在江苏、浙江、江西、河北、陕西、山东等省份调研时发现,光伏发电刚一起步,便遇到了困扰风电等新能源多年的“并网难”问题。在某些领域,光伏发电正在复制导致风电迟迟不能上网的一些错误。 可调可控性弱令现有电网捉襟见肘 从国外光伏产业的发展来看,实现并网是全球的一个趋势。业内认为,只有实现并网,才能让发出的电产生效益,这对于实现光伏产业的规模化、保障能源安全、实现节能减排都具有重要意义。 “不过目前光伏发电要实现并网还有一定困难。”中节能(杭州)光伏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重
2、恩说,他所在的公司2009年9月份建成了目前全国最大的屋顶光伏电站,并成功实现并网发电。不过高重恩认为,自己的电站之所以能快速实现上网,主要得益于政府推动。“作为省里的示范项目,在上网方面是特事特办的,否则不会那么顺利。”高重恩说,和风能等新能源一样,太阳能的间歇性等特点,对当前电网的安全和稳定运行有影响。 江西电力公司高级工程师彭莉萍说:“太阳能光伏发电属于调节能力差的能源,昼夜变化、气象条件变化以及季节的变化均会对发电产生影响,由于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不具备调峰和调频能力,他的接入对电网接纳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
3、可调可控性差的光伏发电,国内的电网也未能升级到与其匹配的程度。业内认为,要实现以发展清洁能源为目标的新一轮“能源革命”,实现电网的革命是前提,必须建立起能够适应清洁能源间歇式发电特点,具备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点的“智能电网”。 从国家电网公司了解到,要实现电网的智能化,就意味着要加大对电网的投入。国外经验表明,电源与电网投入的合理比例应该在1:1左右。而我国长期来忽视对电网的建设投资,尽管近年来对电网的投入有较大幅度提升,但到目前为止,对电网的累积投资仍然只有电力累积总投资的40%左右,造成电网发展大量欠账,发展滞后
4、问题异常突出。因此面对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并网需求,现有电网显得捉襟见肘。 电厂电网规划脱节入网标准制定滞后 了解到,目前国内真正实现并网发电的太阳能光伏电站还不多,只有14万千瓦。而且已投运的项目主要是一些示范项目。运行数据的缺失,使得大规模光伏发电究竟会对电网造成多大影响难以说清。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蒋莉萍说:“现有这些示范项目的主要关注点还不是并网运行方面的问题,因此电力部门怎么更好地去支持光伏发电,当前可借鉴的只有风电的经验。” 事实上,导致起步更早的风电至今无法顺利并网的一些问题,在如今太阳能光伏发电起步之
5、时,就已经开始露出了苗头。 首先是电厂建设和电网建设规划脱节。有专家表示,前些年风电快速发展时,各地在上风电项目时只考虑当地的资源情况,而没有关注消纳市场,使得风电建设和电网建设不配套。有些地方即使接进了电网,也出现了有电送不出去的尴尬局面。 如今,这样的失误正在某种程度上被光伏发电所复制。江西电力公司高级工程师彭莉萍感叹说:“光伏产业发展太快了,供电公司对信息来源不畅通,新增负荷又不明朗,使电网规划和建设有时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电网建设难以适应。” 其次是入网标准、产品检测能力缺失,让电力部门无法大大方方“开门迎客
6、”。国家能源太阳能发电研发(实验)中心主任朱小东说,在风电领域,国内在入网标准制订以及检测能力方面就滞后于产业发展,导致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无法确保并网产品质量,从而给电网安全稳定带来隐患。 “因为缺乏强制标准,在风电产业发展初期,一些企业在引进风机时,就去掉了国内没有提出要求的部分控制组件,降低了成本却影响了稳定性,不利于电网安全。”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蒋莉萍说。 而在光伏行业,标准缺失的情形也大同小异。统计显示,目前国内太阳能光伏行业共有各类标准40多个,不过其中多半是关于太阳能产品的,跟并网发电相关的标准只有3
7、个,而且还全是推荐标准,并且有的已经过期。 提前布局为光伏发电实现并网铺路 尽管目前太阳能发电的某些领域正在重复风电当年的坎坷,不过在专家们看来,目前国内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应用并没有展开,因此急需提前布局,为光伏发电实现并网铺路。 研究人员认为,要破解太阳能“并网难”的顽疾,首先要克服认识上的一大误区。“很多人认为并网只是电力部门一家的事,实际上,电力系统是一个瞬时平衡的系统,电网企业只是具体承担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责任的企业,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则是通过并网导则等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来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要求的。新能
8、源和传统能源在技术特点和出力特性上有较大不同,怎样满足电网的安全稳定,也是需要太阳能设备制造和开发企业考虑的。”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蒋莉萍说,就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并网问题,需要电网企业、制造企业、开发商(发电企业)达成共识,形成一个共同取向。一方面,电网企业要加强电网建设,提高电网运行的灵活性和接纳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