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物种对生物多样性有的威胁

外来物种对生物多样性有的威胁

ID:38090074

大小:1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8

外来物种对生物多样性有的威胁_第1页
外来物种对生物多样性有的威胁_第2页
外来物种对生物多样性有的威胁_第3页
资源描述:

《外来物种对生物多样性有的威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外来物种对生物多样性有的威胁班级XXX姓名XXX。摘要:外来生物入侵是生境破坏之后严重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第二大威胁因素。外它带来的威胁可能是潜在的,也可能是已经造成的。我们应采取一些措施对其进行预防。关键词:外来物种;生物多样性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每年以0·1%~1·1%的速率在急剧减少,这种生物多样性的极度锐减,除了人类大规模开垦土地导致自然生境快速丧失外,它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生物入侵。在全球范围内,外来物种入侵是继生境破坏之后严重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第二大威胁因素,而对岛屿而言,外来物种入侵是

2、岛屿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因素。随着全球化、商业和旅游的增长以及对自由贸易的重视,有意或无意地为物种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数千年来,海洋、山脉、河流和沙漠作为天然屏障,为特有物种和生态系统提供了进化所必须的隔离环境。然而,在短短数百年间,全球各种力量结合在一起,使这些阻隔失去效用,外来物种横越千里,到达新的生境,成为外来入侵种。外来入侵种不仅威胁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引起物种的消失与灭绝,而且瓦解生态系统的功能,降低人们基本生命支持系统的健康水平,受入侵物种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将付出巨大的生态和经济代

3、价。尤其是近年来,为防止水土流失,治理沙丘以及重建生态系统而开展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工程,有的地区过度、盲目地引进了大量生长期短、易于管理,更能适应环境的外来物种,然而,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盲目地引进是要付出代价的,它们正在逐渐排挤、取代当地物种,并且不断扩大到自然和半自然地区,并影响到那里生态系统的种类和功能,进而引起当地居民、自然资源保护者,水源管理者和其他相关人员的矛盾。人类及其经济和非经济活动是外来种入侵的主要动因,特别最近500年加速了生境丧失和物种灭绝的速率,对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的胁迫

4、,这种破坏是长期的、持久的。一、生物入侵途径生物入侵的因素分为两大类:即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导致了生物的自然入侵,包括风、洪水等;人为因素包括人类运输引起的意外入侵、人类无意间带入、动植物园逃逸、人造物种释放和人为有意的引入。人为的有意引种入侵多种多样,主要途径可以分为:作为牧草或饲料引进而造成入侵、作为观赏物种引进而造成入侵、作为药用植物引进而造成入侵、作为改善环境的植物引进而造成入侵、作为食物引进而造成入侵、作为麻类作物引进而造成入侵、作为宠物饲养引进而造成入侵、作为水产养殖品引进而

5、造成入侵、异地放生而造成入侵、动物园和植物园及鸟园等的引入而造成入侵。无意引种入侵主要途径可以分为:随人类交通工具带入(如船只携带等)、随海洋垃圾带入、随进口农产品和货物带入、野化的家养动物、旅游者带入、通过周边地区自然传入、随人类的建设过程传入、军队的转移等。二、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每年为人类创造约33兆美元的价值。外来物种入侵目前已成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历史上有不少外来生物曾经为人类造福,如美国种植的作物100%均

6、为外来物种,但外来生物入侵每年给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失却是巨大的,它破坏了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摧毁生态系统、危害植物多样性、影响遗传多样性等。有人估计,世界其它地区80%的濒危物种是由于入侵物种的存在而受到威胁(,更有人悲观预言,如果生物入侵仍以目前的速率进行,而且控制和管理同目前的水平相当,那么100年以后,整个世界的生物多样性将会均质化,即生物多样性将没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大多数生物群落将由少数几种入侵能力强的物种占优势。三、建议大多数外来物种是依赖人为干扰来传播的,为减少外来入侵物种的威胁,

7、建议解决方案如下:(1)在物种抵达时及尚未广泛逸为野生前,尽快鉴定及评估其入侵性和对本地生态及原生物种的影响,并对恶性入侵种尽快消除,以免广泛蔓延;(2)采取人工防治、机械或物理防除、替代控制、化学防除、生物防治、综合治理等方法,加以消灭;(3)加强出入境检疫工作,制订外来入侵物种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海洋有害物种引进的管理,尤其是严格防范通过压舱水携带的海洋外来物种入侵的巨大威胁;(4)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入侵生态学、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建立入侵物种数据库;(5)把外来入侵种

8、纳入国家生物多样性政策、战略和行动计划,着力提高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制定经济奖惩措施以及其他政策手段。参考文献:[1]汪松,谢彼德,解众编辑.保护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二)〔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107一128.[2]章家恩.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J].农村生态环境,200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