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089817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8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目前,由于我省水土流失导致土壤退化、生态恶化、洪涝灾害加剧,根据目前现状采取治理水土流失的主攻方向是治理和改造坡耕地,并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功能,完成水土保持生态自我修复。一、冲毁土地,破坏良田由于暴雨径流冲刷,沟壑面积越来越大,坡面和耕地越来越小二、土壤剥蚀,肥力减退由于水土流失,耕作层中有机质得不到有效积累,据山西农业科学院80年代中期在晋西北地区取土样233个测定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0.3%~0.5%,土壤有机质的增加和提高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此外,水土流失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农业生态环境也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
2、它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表层结皮,抑制了微生物活动,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有效供水,降低了作物产量和质量。三、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加剧,导致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繁发生且愈演愈烈。据山西省近500年水文气象资料分析,全省不同程度干旱年份就达408年,平均1.3年受旱一次,就全省来说,干旱发生频率逐渐增多。山西省为山地性高原地区,全省年平均降水量535毫米,6~9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以上。在山丘地区,短历时、高强度暴雨,是造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几乎年年都有多次。四、淤积水库,堵塞河道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下泄河道和渠道,导致水库被迫
3、报废,成了大型淤地坝。二、水土流失治理技术 1969~1980年,水土保持失管,全省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江河水库淤塞严重,水旱灾害频繁。1981年,水土保持机构恢复,确定以迅速恢复大地植被进行宏观治理、改善大环境的生态状况为目标,执行以“植物措施为主,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的治理方针,大地植被得到迅速恢复,走出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的治理水土流失的路子。 (一)植物措施 1.修建防护林 改善林带结构,提高防护效果和经济效益。,在造林过程中,施有机肥料和钼肥为基肥,确保幼苗正常生长,同时还定位观测防风林网的防护效果、范围、近地
4、层水热平衡的影响和生态效益。 2.封禁措施 在水土流失区划定封禁范围,制定乡规民约,雇用管护人员,严格防止人畜进入治理区残害树木、草被,借以利用优越的亚热带气候条件,促其自然恢复。对无树木的荒山和疏林地,则结合造林或补植林木,以快速增加其覆盖度和提高经济效益。3.强化造林治理 主要用于水土流失严重,面积集中,植被稀疏,无法采用封禁措施治理的侵蚀区。其治理技术要点是:适地、适树、营养袋育苗,整地施肥,高密度、多层次造林,争取快速成林、快速覆盖。对流失严重,坡度过陡,造林不易成功的陡坡地,要辅以培地埂,挖水平沟,修水平台地等工程强化措施。 4.开发
5、性治理 在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裕,25°以下的缓坡侵蚀地,为提高治理措施的经济效益,激发群众的治理积极性,采用开发性治理,具体措施是在坡面修筑等高水平台地或水平梯田。 5.种草治理 在大面积强度水土流失的地点种植 草种马唐、金色狗尾草、法氏狗尾草、棕叶狗尾草、圆果雀稗、宽叶雀稗、鸡眼草种类牧草。播后3~5个月便能将裸露的坡面土壤完全覆盖,既治理水土流失,又建立起大面积人工草场。 (二)工程措施 较大规模应用工程技术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主要有: 1.筑鱼鳞坑 即在侵蚀坡面的浅沟中或石头山的空隙地,挖长约2米、宽1.3~1.4米
6、、深70厘米的半园形土坑,坑内挖出的土用于筑坑的外缘埂之用,坑在坡面的分布呈品字形排列。鱼鳞坑的作用主要是蓄水拦土。 2.水平沟 适用于土层较深、石头少的山头。即在坡面沿水平等高方向挖沟,挖出的土填在沟的外沿,筑成土埂,植物即种于埂上或内坡上;沟内每隔1.7米左右横筑一小土埂,成为竹节沟,可以防止因沟不等高而使沟内所蓄的水向一头汇集而冲毁土埂,沟在坡面分布,一般上下沟距离约3~5米。水平沟能拦住全部雨水和泥沙,湿润山坡土壤,促进树木生长。 3.水平台地与水平梯田 这是最常用的坡面水土保持工程。水平台地适用于山顶和山腰,坡度较陡,地形破碎之处;
7、水平梯田则适用于山脚的平缓地带。 水平台地,即是在坡面沿水平方向修筑水平等高平台,水平台的台面供种植各种经济林木之用。 水平梯田的修筑方法与水平台地大体相同,不同的是修筑在20°以下的坡度较平缓、土层较深厚的地带。 4.谷坊工程 在侵蚀沟的沟床或崩岗场的适当位置节节筑坝拦泥蓄水,缓和水流,提高侵蚀基准面,防止沟床下切及岸壁崩塌,是稳定冲沟或崩岗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还可以调节迳流,提高地下水位,为植物生长创造条件,促进崩岗迅速绿化,减少洪水挟带泥沙压盖下游农田、淤塞河道。 5.坡耕地改造 在坡面开垦种植农作物的坡耕地,田面倾斜,起伏不平,
8、无地埂和排、灌沟渠,一遇大雨或水库放水灌溉,便造成大量水、土、肥流失,致使土层变薄,地力逐渐下降,所种植的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