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翻译第二学期

陈嘉庚翻译第二学期

ID:38072511

大小:3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5

陈嘉庚翻译第二学期_第1页
陈嘉庚翻译第二学期_第2页
陈嘉庚翻译第二学期_第3页
陈嘉庚翻译第二学期_第4页
资源描述:

《陈嘉庚翻译第二学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3.初试锋芒在其一生中,像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同时代的一些成功人士一样,陈嘉庚发过财,也破过产。陈嘉庚从父亲的公司起步,从学徒做起。他父亲的公司顺安米店在当时算是一爿实力雄厚的商铺。1892年,仅仅两年,陈嘉庚便到达人生的一大转折,从学徒升任经理和财务主管。陈嘉庚是个好经理,敬业,称职,节俭,深得父亲的信赖,父亲事事都交托给他。陈嘉庚做事无懈可击,父亲对他的经营方式、生意上的决策从未有过微词。陈嘉庚的父亲是个干练的成功商人。他相信并且力行“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箩筐内”的格言。他从事多种投资,经

2、营房地产、西米厂和菠萝罐头厂。在好年头,这些行业收入稳定,资金周转快,确实是有利可图的生意。陈嘉庚在任经理的两年中,给顺安赚了大钱。八年后,即1900年前后,父亲达到了他一生中商业生涯的顶峰。然而,好景不长。1903年,陈嘉庚第四次从集美回到新加坡时,发现父亲已债台高筑。自19世纪70年代开始,父亲历尽艰辛,才创办起这些店铺商行。对陈嘉庚来说,要毁掉这些企业是一种异常痛苦的经历。他明智地帮助顺安还清债务,大大地挽回了父亲的声誉,也提高了他自己在新加坡华人社会中的社会声望和经济地位。有一点很重要,值

3、得指出:他父亲长期的商业信誉,在华人社会中的地位,对陈嘉庚极为有利。1904年他最终创立自己的企业,生意一帆风顺,父亲的信誉和地位起了关键的作用。不管怎么说,顺安的倒闭对陈嘉庚来说是因祸得福,他因此得以独自纵横商界,因而能在七年内成为百万富翁。4.橡胶大王1906年,陈嘉庚得到一个机会,开始经营橡胶种植业,这是他财运中一个转折点。他听说,马六甲的陈齐贤是最早开拓橡胶种植业的中国人之一;他在林文庆博士的鼓励下,获得相当可观的净利润,超过投资的10倍。但陈嘉庚无从得知这一切是如何经营,如何运作的。碰巧

4、,那年六月,陈嘉庚在与一名欧洲客商商谈罐头生意时,那客商一再催促陈嘉庚种橡胶牟利。陈嘉庚查询到陈齐贤的地址,了解到橡胶苗的出售情况之后,随即前去找陈齐贤,花了1800叻币,买了约18万颗橡胶籽,一颗一分叻币。种子运到后,工人用了2个月的时间,将其套种在他福山凤梨种植园中。1909年,他又将园区扩充500英亩,用于种植橡胶,总面积达1000英亩。自此,陈嘉庚及其族亲与新加坡、马来亚的橡胶业结下了不解之缘,长期大获其利。陈嘉庚进入橡胶业,恰逢1909年到1910年间的橡胶热,当时胶片在伦敦的市场价暴涨

5、到了历来的最高点。趁着价格上涨的势头,陈嘉庚卖掉福山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这宗交易刚做完,他立即买进2块地,种植橡胶、凤梨。当新加坡许多殷富的华侨还在对这个新行业投资举棋不定之时,陈嘉庚敢想敢干,果断而迅速地对商情作出判断,捷足先登。最终,他和族亲在橡胶行业中占得先机,比其他多数人获益多得多。虽然陈嘉庚对橡胶种植业、凤梨罐头业的强烈兴趣始终不减,但他从未停止向其他行业的投资活动。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航运船舶短缺,这给新加坡的出口商和制造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问题。然而,战争却给陈嘉庚带来

6、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他借此把投资拓展到新的领域,重新调整业务重点。他进入航运业,先是租船,以后便开始购买轮船,此举给他带来巨额净利润。陈嘉庚把生胶厂转为熟胶厂,他是新加坡小橡胶作坊主转入橡胶加工业的先驱之一;战后,陈嘉庚随即成为东南亚最富有和最前卫的实业家之一。1919年,陈嘉庚创办了陈嘉庚公司。有陈嘉庚掌舵,公司进入了全方位快速发展时代。1925年,公司以橡胶为生命线,达到其财政的顶峰。到这个时候,陈嘉庚已经成功地建起了自己的工商王国,成了千万富翁。英国政府把陈嘉庚看作新加坡、马来亚执牛耳的实业家

7、,同时也是拥有其橡胶厂多项政府授予的专利的发明家。陈嘉庚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橡胶大王,商业大亨,出类拔萃的实业家。10.襄助者为使厦门大学正常发展,陈嘉庚和林文庆面临着诸多的经济和政治问题。对陈嘉庚说来,他最大的顾虑是资金的来源。为了使大学有足够厚实的经济基础,他努力工作,靠他在新加坡和马来亚的工商企业赚钱。此外,他还多次试图从新加坡、马来亚、印度尼西亚的富侨中为厦门大学募捐。可叹的是每次都惨败而归。此后,从1926年到1935年,林文庆博士三次到上述三地向当地的华侨劝捐,总共募得50多万元。在那艰难

8、的岁月,陈嘉庚时时都能听到有人劝他停办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他都断然拒绝了,理由是这对中国社会损害太大。他继续支持两校,他说:“果不幸因肩负校费致商业完全失败,此系个人之荣枯,与社会无关。”1934年,他的商业王国倒闭,随后,便有人说他毁家兴学。到1934年,他在福建为教育投入共约800万,主要是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其中厦门大学400万,正好是他起先承诺的数额。真是巧合!无论是实业经营还是兴办教育,他的胞弟陈敬贤都是得力的臂助。1917年陈敬贤受命从新加坡回集美,创办中学师范部。他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