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生复习提纲

病生复习提纲

ID:38059012

大小:24.9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4

病生复习提纲_第1页
病生复习提纲_第2页
病生复习提纲_第3页
病生复习提纲_第4页
病生复习提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病生复习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病理生理学复习提纲1、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病理生理学重点研究疾病中功能和代谢的变化。2、健康:是指躯体上、精神上、心理上,社会行为处于良好状态。3、疾病:机体在病因损害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4、疾病发生的原因(简称病因,又称致病因素):引起疾病发生的内外因素。两个特征: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决定疾病的特异性。5、条件: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外因素。6、死亡: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的永久性停止。7、脑死亡:全脑(大脑和脑干)功能的永久性、不

2、可逆性丧失。判断脑死亡的六个标准:呼吸心跳停止、不可逆性深昏迷、脑干神经反射消失、瞳孔散大或固定、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8、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A、定义:失钠多余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B、原因:常见原因是肾内或肾外丢失大量的液体或液体积聚在“第三间隙”后处理不当所致。经肾丢失:长期连续使用高效利尿药、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肾实质性疾病、肾小管酸中毒。肾外丢失:经消化道丢失、液体积聚在第三间隙、经皮肤丢失

3、。C、对机体的影响:(1)、细胞外液减少,易发生休克(2)、血浆渗透压降低,无口渴感,饮水减少,故机体缺水,但不思饮水,被动饮水(3)、有明显的失水体征(4)、细胞水肿(5)、尿钠含量减少。9、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A、定义: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内外液均减少。B、原因:(1)、水摄入减少:多见于水源断绝、进食或饮水困难(昏迷、食道疾病病人)。(2)、水丢失过多:经呼吸道失水,不感性蒸发加强。经皮肤失水,高热、大量出汗、甲亢。经肾丢失,

4、尿崩症等。经胃肠道丢失,呕吐、腹泻。C、对机体的影响:(1)、口渴,主动饮水(2)、细胞外液含量减少,ADH↑,水↑,尿↓(3)、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转移,细胞脱水(4)、血液浓缩(5)、严重患者昏迷、死亡。10、水肿:过多的等渗性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积聚。发病机制—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四个原因:(1)、毛细血管流体压增高。(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蛋白质合成障碍、丧失过多、分解代谢增强)。(3)、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4)、淋巴回流受阻。11、心性水肿:低垂部位,脚踝。肾性水肿:眼睑、面部。肝

5、性水肿:腹水。12、正常血清K:3.5-5.5mmol/L.13、低钾血症:血清K<3.5mmol/L.原因:(1)、钾摄入不足:消化道梗阻,昏迷,神经性厌食症。(2)、钾丢失过多:经消化道丢失,呕吐,腹泻。经肾丢失,长期大量使用利尿药。经皮肤丢失,大量出汗。(3)、细胞外钾转入细胞内:碱中毒、过量使用胰岛素、B-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增强、某些毒物中毒(钡中毒、棉酚)、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对机体的影响:(1)、肌肉松弛、无力。(2)、心律失常。(3)、肾功能障碍。(4)、酸碱平衡:碱中毒、反常性酸性尿。

6、心肌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改变(先↑后↓)。[低传余高]防治:口服见尿补钾。5/514、高钾血症:血清K>5.5mmol/L.原因:(1)、钾摄入过多。(2)、钾排除减少:肾脏排钾减少是高钾血症的最主要的原因。(3)、细胞内钾转运到细胞外:酸中毒、高血糖合并胰岛素不足、某些药物使用(洋地黄类药物)、组织分解、缺氧(ATP不足,Na-K泵运转障碍,细胞外钾不易进入细胞内)、高钾性周期性麻痹、假性高钾血症。对机体的影响:一、对神经-肌肉的影响(1)、急性轻度高钾血症:感觉异常,刺

7、痛。(2)、急性重度高钾血症:肌肉软弱无力、弛缓性麻痹。二、对心肌的影响:对心肌的毒性作用极强,可发生致命性心室颤动和心脏骤停。三、酸中毒,反常性碱性尿。心肌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防治:葡萄糖和胰岛素静脉输入促使糖原合成。15、缺氧:由于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时,所引起的组织代谢功能、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一种病理过程。16、常用血氧指标:(1)、血氧分压:PA:100mmHg,PV:40mmHg.(2)、血氧容量:标态下,100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氧量。反映血液携

8、氧能力的强弱。影响因素:Hb的质和量。(3)、血氧含量:100mL血液的实际携氧量。Ca:19ml/dl.Cv:14ml/dl.影响因素:氧分压和氧容量。(4)、血红蛋白氧饱和度:Hb和氧结合的百分数。影响因素:氧分压。17、乏氧性缺氧(低张性缺氧):以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为基本特征的缺氧。原因:外环境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静脉血流入动脉血。血氧变化特征:血氧分压降低18、血液性缺氧(等张性缺氧):Hb的质或量改变,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而引起的缺氧。原因:贫血、CO中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