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杆轴向拉、压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教学设计

《直杆轴向拉、压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教学设计

ID:38051883

大小:29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6

《直杆轴向拉、压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教学设计_第1页
《直杆轴向拉、压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教学设计_第2页
《直杆轴向拉、压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直杆轴向拉、压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土木工程力学基础》(高教版)《直杆轴向拉、压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教学设计课题3.3直杆轴向拉、压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习题课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正应力的概念;2、了解正应力的分布规律;3、掌握正应力的计算;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感性认识正应力的分布规律;2、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完成习题,带领学生进一步明确解题思路。情感、态度、价值观实验观察得出结论,各种习题的练习培养严谨的学风。教学重点正应力分布规律,正应力计算解题方法。教学难点1、贯穿以前所学知识正确计算出正应力。教学内容及其过程学生活动教师导学一、引入【观察与思考】从上节例题图中可以看出AB杆各段内力值不同,如果AB

2、杆是等截面直杆,显然内力数值大的杆段容易发生破坏,若AB杆是不等截面的直杆,杆件的哪个区段容易发生破坏呢?二、导学提纲1.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叫做应力。2.应力可以是任意方向的,当应力与截面垂直时称为正应力或法向应力,以“σ”表示,若其应力与截面相切时称为切应力,以“τ”表示。3.在国际单位制中应力的单位是Pa(帕斯卡),简称帕,。4.正应力计算公式中σ为正应力,A为横截面面积,FN为轴力。5.正应力的符号与轴力相同,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三、教师精讲1.应力的概念应力单位:Pa(帕斯卡),简称帕,。2.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1)分布规律:在横截面上均匀分布。【实验观察】一直杆(可用

3、等截面的圆形橡胶棒)让同学来分析、判断。1、自主学习自学教材、自主完成导学提纲,记录疑点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为交流作准备。2、组内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有序开展交流与探讨,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并整理交流的结果。3、小组展示通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归纳、总结答案,引入课题。1、布置前置作业课前精心预设前置作业,(由导学提纲、练一练、探究与感悟组成)组织学生自主学习。2、巡视导学巡视课堂,了解情况,对问题与疑点积极引导,适时点拨。对学困生积极鼓励,并适度助学。《土木工程力学基础》(高教版)在其表面绘制一系列直线,这些直线平行于杆轴或垂直于杆轴,形成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小格(图a),在受到拉力后正方形小

4、格变成长方形小格,即横截面ab、cd平行移动到a1b1、c1d1(图b),表明横截面上各点的变形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横截面上各点的应力是相同的。2、正应力计算计算公式例题:如图所示的铰接支架,AB杆为直径d=12mm的圆钢,CB杆为边长A=60mm的正方形截面木杆,F=10kN。试计算各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解:(1)计算各杆的轴力。取节点B为研究对象,杆件轴力均假设受拉(图b)。由平衡条件得(拉)(压)各组依次对交流的结果进行展示,并对各组的展示作出补充或评价。4、自我检测独立完成,学困生可在同学助学下完成。学生动手绘制具有代表性的各线,施加拉力,描述施力前后杆件及所绘制的线的变化。根据计算式

5、再次验证应力的单位。3、点评与精讲对各组讨论进行点评,对重点内容进行精讲。注意提示学生绘制那些线、各线的含义。求正应力σ重点强调解题思路:根据公式求FN和A(易)列平衡方程《土木工程力学基础》(高教版)(2)计算各杆的正应力(拉)(压)四、练一练1.图示,若已知杆的截面为长方形,F1=15KN,F2=20KN,F3=25KN,b×h=15×20mm2,试求图中截面1-1、2-2的正应力。2.图示截面为圆形,直径d=8mm,试绘制轴力图并求图示指定截面的正应力。5673.图示截面为正方形,边长a=10mm,试绘制轴力图并求各截面的正应力。五、探究与感悟1、探究:在练一练的习题中,为何指定截面进

6、行正应力的计算。2、感悟:考虑到破坏问题时,需要计算练一练的习题中指定的所有截面正应力吗,如果是变截面直杆呢?布置作业课本作业:P91三、11课堂练习:个人、小组完成均可,比准确度、比速度。5、反思提高通过探究与感悟,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专业的兴趣。重点提示学生:计算时的分段、公式中的正负号、公式中的单位、绘轴力图的分段。4、反馈小结巡视指导,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对重点内容进行小结。5、课外拓展对学有余力的同学要求探究不同的学习方法,并感悟该力学知识在工程中应用,提升学生的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