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049831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学习科学理论,争做农业先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习科学理论,争做农业先锋(作者:孟庆立)各位尊敬的领导,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学习科学理论,争做农业先锋》。10年前,也就是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我的一位哲学老师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可以说是老掉牙的故事:他说,在17世纪60年代的一天,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正坐在苹果树下苦思冥想。这时候忽然刮来一阵风,然后树枝就开始摇摆,紧接着扑通一声,一个苹果从天而降,不偏不倚地砸到了牛顿旁边的那个人头上。那位被砸的老兄高声喊道:谁干的?有本事站出来让我瞧瞧!而牛顿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却灵光一闪,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当然,这只
2、是个笑话。我想问的是:如果有一天那个幸运的苹果落到了各位面前,您会作何感想呢?为了节约时间,我在这里替大家做一些简单的设想:假如这是您家的苹果园,您可能会这样想:哎呀可惜啦,这么好的苹果让虫子蛀了!如果您是一位数学家,您也许会想,一个人被苹果砸到的概率有多大呢?如果您是一位医生,您大概会想,苹果从这么高落下来,砸到人的头部,会不会造成轻微脑震荡啊?如果您是研究分子生物学的,您或许会想:是哪些基因控制了果实的脱落呢?等等等等……总之,对这个现象,不同行业、不同知识层次的人,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猜测和解释。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说,一个
3、人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决定了他对事物的看法。为什么有的人能够从一个简单的现象当中得到不寻常的发现和成就,而有些人只是一笑而过?这就涉及到对于科学知识的学习、探索,以及研究、运用上了。学习科学理论是获取科学发现的基础,而在历史上运用科学理论指导革命实践,并取得伟大成就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远的不说,我们先说说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主席。有人说,虽然毛泽东提出过著名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但他却不喜欢弄枪,据说他一生中只拿过两次枪。外国人说毛泽东的胜利是“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这话虽然说得有些浪漫,但不无道理。1936年12月
4、,毛泽东在给女作家丁玲的词中巧妙地引用了拿破仑的话。他写到“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我个人认为,毛泽东的一枝笔,何止三千枝毛瑟枪所能比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毛泽东的胸中有雄兵百万,笔下似风雷激荡。他的毛瑟精兵不是别的,正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毛泽东思想,是对于中国革命如何取得成功、如何建立一个新中国的科学理论。如果毛泽东没有深厚的历史、军事、人文素养,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就不可能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再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这个倡导“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实践
5、家。他注重实践,但并不忽视科学理论的学习。邓小平一生酷爱读书,无论是在革命战争的烽烟岁月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和平年代,无论是在人生处于顺境时期还是逆境时期,他皆能安之若素,刻苦学习。书籍充实了他的生活,引发了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入思考。邓小平不仅自己坚持学习,而且极端重视全党同志的学习。他曾经说过,“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只有“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不仅在政治舞台上,在我们农业战线上,也涌现出不少掌握先进科学理论,走在时代前列的先锋人物。例如,获得
6、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袁隆平院士。他和他的弟子们通过对杂交水稻的成功研究,最终将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并推广2.3亿多亩,增产200多亿公斤,解决了亿万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说的是袁隆平最初开展杂交水稻研究的时候,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质疑。袁隆平为了证明他的理论,就做了杂交试验,结果得到的杂交种长势旺盛,稻草增产了将近70%,但是稻谷的产量不仅没有增高还下降了。于是反对搞杂交稻的人就讲风凉话,说可惜人不吃草,人要吃草,这个杂交稻就大有发展前途。该收稻谷却收获了稻草,也难怪别人要风言风语,不过袁隆平
7、不仅不为所动,反而有些兴奋。为什么呢?因为他从失败中看到了希望。他说他现在用实践证明了,水稻的确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至于这个优势表现在稻谷还是稻草上,那是技术问题,由于经验不足,配组不当,优势表现在稻草上了,如果改进技术,选配好的组合,就完全可以把优势表现在稻谷上。事实很快又证明了袁隆平理论的正确性。1973年,合适的恢复系终于找到了,新品种比常规稻种高300公斤左右,显示出了巨大的增产效应。无独有偶,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又一次授给了我们农业战线的另一位杰出代表——李振声院士,为他颁奖的是我们的总书记胡锦涛。李振声院士利用长
8、穗偃麦草和普通小麦进行杂交,将偃麦草耐旱、耐干热风、抗多种小麦病害的优良基因转移到小麦中,选育出一系列高产抗病的小麦品种,如今小偃系统衍生小麦品种70多个,累计推广面积大概在3亿亩以上,增产小麦超过了75亿公斤。由于小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