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一:两次鸦片战争

考点一:两次鸦片战争

ID:38046202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5

考点一:两次鸦片战争_第1页
考点一:两次鸦片战争_第2页
考点一:两次鸦片战争_第3页
资源描述:

《考点一:两次鸦片战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考点一:两次鸦片战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鸦片贸易B.割占中国领土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2.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这种经济形态的特征之一是A.农民家庭手工业的产品基本用于自己消费B.土地集中在地主阶级手中C.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D.农民不到市场上出售农产品3.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这意味着A.英国取得了在中国东南沿海通商口岸举行贸易的特权B.其它列强从中国掠取的各项特权,英国可以援例享有C.英国取得了独占中国内地市场的贸易特权D.英国取得了与中国共同商定中国关税税率的特权4.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

2、被卷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这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C.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D.英国输华商品激增5.“六月初六……(同治帝)登宝座,(各国)使臣行六鞠躬礼,不跪。阶帝设黄案,使以次立读国书。”引自[清]平步青《霞外裙屑》。件事最早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条约签订以后?A.《天津条约》B.《中法新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

3、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A.垄断贸易的要求B.商品输出的要求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D.资本输出的要求7.禁烟运动中的林则徐代表了谁的利益()A.清朝政府   B.禁烟派   C.人民群众  D.中华民族8.马克思在《天津条约》签订后说:“从政治观点来看,这个条约不仅不能巩固和平,反而使战争必然重起。”他的主要依据是()A.英法未能率先签约B.太平天国控制长江流域C.清政府在政治上没有完全臣服D.清政府的尊严受到严重损害9.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A.增开通商口岸B.实现在华自由贸易C.使鸦片贸易合法化D.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10.一位英国人说过,中国多织一匹

4、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因而“机器不宜进中国”,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中英纺织品贸易矛盾B.中英机器进口矛盾C.中英争夺商品销售市场D.中英贸易入超激化矛盾11.《南京条约》的下列内容中,最能体现英国侵略中国本质意图的一项是()A.割占香港岛B.赔款2100万元C.五口通商D.关税协商12.马克思指出:“鸦片不曾产生催眠的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历来的麻木状态唤醒似的。”这里马克思所说的“唤醒”主要是指()A.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运动B.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C.19世纪中期的洋务运动D.鸦片战争期间爱国军民奋起抗

5、击英军13.在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主张对外商“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正当贸易者,加以优待,倘有带烟发觉,立正刑诛”,这说明林则徐()①对外商注意区别对待 ②鼓励正常贸易,反对鸦片走私 ③主张对外开放,反对闭关锁国 ④坚持正义立场,讲究斗争策略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14.(2007上海B组7)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甲午战争C.中法

6、战争D.鸦片战争15.(2008四川15)在近代中国,协定关税特权逐步为西方列强所共享。反映这一过程的条约包括A.《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C.《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辛丑条约》D.《黄埔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16(2004江苏6)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A.背景相同B.目的和性质相同C.方式相同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17.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20分)(1)根据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地理分布特点。(6分)材料: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邦

7、商船源源而来。近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郑观应《盛世危言》上海在鸦片战争前是清朝一千三百多个县中的一个普通县城,1843年被辟为通商口岸。据《上海县续志》记载,光绪年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通商口岸的开放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14分)考点一:两次鸦片战争答案1—16:CABAABDCDCDBA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