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四单元课内检测

九上第四单元课内检测

ID:38040893

大小:6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05

九上第四单元课内检测_第1页
九上第四单元课内检测_第2页
九上第四单元课内检测_第3页
九上第四单元课内检测_第4页
九上第四单元课内检测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上第四单元课内检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博雅学校九年级第四单元课内检测(一)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17分)四川省仪陇县博雅学校 级_____班  姓名______  学号______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2、。……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1.给下列加粗词语注音(2分)①模式(   )    ②关键(   )2.解释词语(2分)①根深蒂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持之以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4.创造性的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你觉得创造性的思维还需要那些条件?(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第六段“我对此完全赞同。”这句话中的“此”具体指代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解释词语。(2分)①满腹经纶: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②奥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请你举一个生活中运用创造性的思维解决问题的例子。(2分)(二)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15分)1.解释下列词语。(3分)①格物致知:②袖手旁观:③一帆风顺:2.下列句子是单句的一项是[   ](2分)A.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B.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6C.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D.我觉得真正的格物

5、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4.下列短语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中国学生   自然科学   传统教育    社会环境B.抽象思维   轻视实验   一帆风顺    没有准备C.做研究     作主张     出主意      显微镜D.经书里说   盲目接受   栽种竹子    袖手旁观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

6、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这种

7、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5.这几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选择正确的一项[   ](2分)A.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B.王阳明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C.儒家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D.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6.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证明论点?(2分)7.这三段论述文字是如何紧扣全文的中心论点的?(2分)8.从这几段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王阳明的态度吗?(2分)(三)《谈读书》《不求甚解》(25分)1.给下列词中加粗字注音。(3分)狡黯()诘难(

8、)滞碍()阐证()劝诫()死抠()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3分)。统chóu()藻shì()làn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