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地名的来历

宜兴地名的来历

ID:38040611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4

宜兴地名的来历_第1页
宜兴地名的来历_第2页
宜兴地名的来历_第3页
宜兴地名的来历_第4页
宜兴地名的来历_第5页
资源描述:

《宜兴地名的来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在祖国的悠久历史上,有宜兴这个地方名字的记载,也已很久远了。不过那时还不叫宜兴,建置也不都是县级罢了。本文拟对宜兴历代名称的来龙去脉,变迁兴废,作一介绍。  古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宜兴这个地方的自然地名叫荆溪。这原来是荆溪河的名字,荆溪河又是东溪、西溪、南溪、北溪河的统称。荆溪名称的来历,因"溪受金陵、宣、歙之水",绵亘数百里,流入太湖,溪水把上游带来的泥沙,在下游近太湖这段低湿之地,慢慢沉积,成了肥沃的低地。在这块土地上,到处草木繁茂,"榛莽弥望",荆棘丛生,古人就把这段溪水,加上一个"荆"字。"以荆名溪,因而谥邑"。过去,曾经有人把"荆溪

2、"解释为"青山绿水之乡",或"山明水秀之地"。其根据因铜官山古称荆南山,"溪因所近山而得名",或认为"古荆溪地"就是指荆南山和溪水的地方,是"苍山清溪而得名",这些说法都不如前面说的合理、自然。荆溪,既是溪名,又是自然地名,我们可以说地名是从溪名借用来的。荆南山,就是位于荆溪南面的山,也有借用的成分。这里,地名和山名是溪名的派生;反之如果是山名的派生,那么,溪名就应该是"荆北溪",或地名就应叫"荆南地"了。再从语词学上讲,对"青山绿水","山明水秀"等,也只能作为对自然地理地貌的形容,而不能作为"荆溪"二字的解释。在春秋战国时候,荆溪想来相继分

3、属过吴、越、楚等国。吴越相争,吴灭属越;越楚相争,越灭属楚。但"荆溪"这个名字,却是"越楚仍,吴不改"。延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秦始皇在公元前二二三年灭掉楚国后,把原属楚国的地方划为楚郡、会稽两郡后,荆溪,也就改为属会稽郡的阳羡县。秦朝为什么把荆溪改名阳羡?因为"荆",是古代楚国的原来国名。《左传·庄公十年》:"荆败蔡于莘",《晋书·景帝记》:"荆山之璞虽美,不琢不成其宝"。这里的"荆",都是指楚国。因"楚"本号荆,当时吴楚一带,一向习惯称楚国为荆国。秦灭楚后,这种习惯还是改不过来。《舆地志》:"吴楚间谓荆为楚""秦以子楚,改为阳羡"。看来这个

4、原因比较可信。至于为何起名阳羡。这又与原来"荆溪"二字有关。据宜荆县志载:"盖荆溪之阴多山,其阳衍沃。"即是说:溪南是多山地带,溪北是肥美平坦的田野。《隋书·地理志下》:"扬州数郡,川泽沃衍"在古文里,沃衍与衍沃,是同一个意思。衍与羡音相同,义相通,这就是"阳羡"县名的来历。自秦朝开始,经过汉朝、三国直到晋朝初年,除建置和隶属有过几次变更之外,阳羡这个名称,一直沿用了五百多年。直到晋惠帝永兴元年(公元三O四年),惠帝为表彰周纪三兴义兵之功,才把阳羡县改作为义兴郡。大家知道,在宜兴历史上有个大名鼎鼎、曾经斩蛟射虎除三害的周处,周纪就是周处的儿子。

5、由于晋惠帝的腐败无能,当时江南一带,屡起叛乱,威胁着晋王朝的统治。周纪率领地主武装打败了张昌起义军将领石冰,以后又平定了陈敏、钱的叛乱,"三定江南"。晋惠帝念其功勋,封他为威武将军吴兴太守乌程侯;同时,把周纪的故乡阳羡县改为义兴郡,辖六县。其中国山、临津、阳羡三县的县城,在原阳羡县境内。原来的阳羡县城变成了郡城,阳羡县就在君山脚下,另筑新城,名叫吴城。《宋书·孔传》:"吴城去义兴十五里"。据了解,这个阳羡新城,在今新街公社百合场附近。义兴郡经过晋朝、南北朝,存在了二百八十多年。直到隋朝,在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五八九年),撤销了义兴郡,把阳羡、义

6、乡、国山、临津四县,合并为义兴县。前面已讲了荆溪、阳羡、义兴这些名称的来历。在宜兴现在的县境内,还曾有过国山、临津两个县。这两县的位置和县城在什么地方,它们的名字又是如何得来的呢?先说国山县,当时在阳羡县的西南方,县城建在今善卷公社离墨山西五洞桥东一带。相传在三国孙吴时,宜兴常常发生地震,如善卷洞水洞裂口,在善卷洞西山上还发现了一块十余丈高的半面立石等,吴主孙皓认为这些都是吉祥之兆,封此山为国山,派司徒董朝立了国山啤,国山县因而得名。在善卷洞西面的小山上,现在国山碑还在,经过一千七百多年的岁月,已成为十分古老的珍贵文物了。然后国山县城却已不复存

7、在。明朝诗人刘震有"国山城晋兴隋废真梦幻"之句,可见此城废弃的时间已经很久了。再说临津县,当时在阳羡县西北方,即今官林、杨巷一带。县城以南临溪荡、津渡而得名。至今这溪荡,还叫临津荡。现在都山公社的土城、街里大队一带,就是过去临津县所在地。然而,于今除了留下这些这地名之外,一点旧城的痕迹也没有了。"闻说当年剧号繁华市,如今只有古祠闲映流水。"这是清朝大诗人宜兴人陈维崧怀念临津城的诗句。现在,连"闲映流水"的古祠也不复存在了。公元六一九年,唐高祖李渊登基后的第二年,把义兴县分置成阳羡、临津两县,"东阳羡,西临津",并成立鹅州,管辖这两县。对于鹅州这

8、个名字的由来,《郡国志》说,"唐以金鹅山名州"。很明显,是借山头的名字作州名的。金鹅山在哪里,是指的哪个山头,历史上曾有过争论,一种认为金鹅山是屺山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