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在脸上的是胭脂

涂在脸上的是胭脂

ID:38034645

大小:4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3

涂在脸上的是胭脂_第1页
涂在脸上的是胭脂_第2页
涂在脸上的是胭脂_第3页
涂在脸上的是胭脂_第4页
涂在脸上的是胭脂_第5页
资源描述:

《涂在脸上的是胭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背影》说课稿一、说教材(一)单元教学要求《背影》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这一单元五篇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叙事性散文。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要求熟读课文,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初步感受作品的语言风格。(二)文章特点及地位《背影》是朱自清先生于1925年写的一篇纪实性散文,它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不仅仅因为它写出了一种异常真挚至诚的亲子之爱、父子深情,还因为作者敢于剖析自己对父爱由不解到顿悟到感念的过程也真切感人,同时,作者另辟蹊径,选择“背影”来描写父亲,尤其是把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定格,准确地表现了在

2、特定环境下父亲的形象特点,给读者以生动新颖的艺术感受,另外,作者没有运用华丽的辞藻,而是让深沉的父爱在朴素的文字、舒缓的语调中自然流淌,寓深情于质朴的语言描写中,蕴藉隽永。它在教材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1、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感受爱、表达爱。这一单元是在上一单元阅读有关战争题材的作品,发出“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的询问的基础上,以“让世界充满爱”这一主题编排的一组叙事性作品单元。五篇课文诉说的都是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由追忆保姆到感念父亲,再到关怀弱者,敬重平凡信客,使爱的内涵不断升华,使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培养自己的爱心和同情心,从而陶冶自己的情

3、操。《背影》就处于由亲情扩展到博爱的这一枢纽地位,本文被放在第二课,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表达对真善美的学习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2、本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是在上一单元初步把握叙事性作品六要素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记叙能力的专项训练,为后面培养说明、议论能力及欣赏文学作品奠定基础。3、本文语言朴实,饱含感情,而且贴近生活,跟本单元作品语言风格基本一致,容易让学生领会,使用语言要在朴素自然的基础上,吸收融进典雅的书面语言,这才是提高语言能力的正道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狼藉、颓唐、琐屑、蹒跚、踌躇、交卸、典质”等词语。2

4、、品味文章朴实却饱含深情的语言。过程和方法目标:1、体会关键性语句的含义和表达作用。2、学习本文独具匠心的传情艺术和精巧的构思。3、体会作者的感情流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察深厚而动人的父子深情,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心。(四)教学重点体会文章朴实却含蕴至爱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感情流程。(五)教学难点从理清文章脉络入手,整体把握内容,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二、说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虽然被父母浓浓的爱包裹着,但大多数人认为理所当然,很少真切的来体验一下父母的拳拳爱子之情;对于朴实的文字,尽管前边已经学过《爸爸的花儿落了》、《散步》等文章,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还不是很强,有可能

5、急于浮光掠影式的了解,不去做深入探讨与感悟。不过,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都能够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再加上已初步掌握了叙事性文章的阅读方法,这一篇课文学习起来并不难理解。三、说教法根据新课程理念,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教学方法介绍如下:1、朗读法。纪实散文《背影》的语言平实自然,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整体感知作品,获得心灵上的沟通和共鸣。同时,在诵读中理清文章的线索和行文脉络,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研讨探究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研讨文中关键性语句的表意和表达作用。如:四次写背影的文字和四次描写“我”的眼泪;理解对父亲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作

6、用,同时,结合生活揣摩作者的心情和感受,激发爱心。3、点拨法。深刻体会作者所选取的不是平常的背影,乃是在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典卖借钱、家境衰败的情况下,在浦口车站送别时,在一个特殊环境下活动着的背影,它既是父亲形象的素描,又是他精神的写照,还是作者感情的触发点和凝聚点,父亲肥胖而吃力的“形”,慈爱、艰难和努力,老境颓唐、心情忧伤的“神”,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儿子对父亲的理解、怜惜、怀念,全都凝聚在这个背影里。适时点拨,更能深刻体现父亲的爱。四、说学法依据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拟定以下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通过预习,解决字词问题,搜集、整理、交流有关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

7、整合资源,并结合课后习题提出质疑。2、合作学习:通过讨论,突破难点,突出重点。3、点拨指导: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抓住关键性语句可以有助于深层次地理解课文,甚至抓住一个词都可以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4、联系生活,理解课文。五、说教学程序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深刻体会作者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行文脉络。[教学准备]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早读检查(A、作家作品B写作背景C掌握生字生词D熟读课文,理清层次),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有人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