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028971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2
《法院工作人员 试用期工作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试用期工作总结研究室**2010年9月,我来到**法院工作,至今已一年有余。在这一年多里,院领导给予了我正确的领导和亲切的关怀,同事们给予了我热情的帮助和支持,让我在这一年的试用期里受益良多。试用期内,我始终以一个国家公务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时效意识,埋头苦干,刻苦钻研,遵纪守法,无论在思想政治方面,还是在业务能力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用先进理念武装头脑,坚定政治立场。 身为一名法院干警,应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努力践
2、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先进的政治理念指导我们的工作。学习先进理念不仅是个人成长进步的需要,也是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工作目标,做好审判工作服务于全县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因此,在这一年内,我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工作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和贯彻了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同时,我还积极参加了全省法院系统组织的“我为谁工作”、“建设学习型法院”、“群众观点大讨论”及“集中警示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
3、。在这些学习活动中,我坚持每会必到,要求自己做到学习有笔记、有心得体会、有阶段小结。平时注意向领导及身边的同志们学习,学他们为人处事之道,学他们做好工作的宝贵经验。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学以致用,用有所成,通过学习,充实了自己,提高了自身素养,使自己更好的投身到了法院工作中。二、夯实理论基础,积极开展工作。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它肩负着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神圣使命。因此,作为一名法院干警,只有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才可以很好的胜任本职工作。试
4、用期间,我在政工室和研究室工作过,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庭室领导的精心指导及同事们的帮助下,刻苦钻研、认真学习,虚心向老同志请教,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我在政工室工作,主要负责协助政工室开展人事、政治管理工作。在政工室工作的期间,我深刻体会到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的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是实现人民法院工作与时俱进的组织保证。因此,在上级法院的指导和领导的重视下,我院开展了“我为谁工作”、“建设学习型法院”等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全院干警积极参与,并全面总结反省,进一步全面加强了我院队伍
5、的工作作风建设、司法能力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2011年4月至今,我在研究室工作。研究室的主要工作是开展调研、信息、宣传工作,负责组织、协调、督促全院调研、信息、宣传工作,组织召开全院学术理论研讨会和法律文书制作竞赛。同时,研究室还负责总结审判和其他工作经验,研究审判和其他工作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向院领导提出意见和建议,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并及时向上级机关报送信息,反映本院工作动态和工作中的新举措、新成绩、新经验。在研究室,我开始接触法律知识,秉承着虚心求教的心态,扎实工作。三、积极参加文体活动,丰富法院生
6、活。1、积极参加县委县政府和中级人民法院举办的“廉政知识”抢答赛,在活动中,认真学习了《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准则》等若干规定,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政治立场。2、在2011年法院的“迎新春”的集体活动中,我参与组织了法院的工会活动,为全院干警的工会生活出谋划策。同时,在之后的晚会中,我担任了晚会主持人,为法院干警们的业余生活添姿添彩。3、2011年6月,参演了中级人民法院举办“人民法官为人民”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的庆祝会,我院出演了快板《反腐倡廉面貌新》和歌舞《国家》,为党的九十岁华诞献上我们的赞曲。 四、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7、试用期即将结束,回顾过去既是为了自我反省,也是为了不断进取,改进工作。一年来,虽然努力地在干好工作,但由于经验欠缺,水平所限,在工作中还有一些做的不好或者不到位的地方: 一是由于刚参加工作,缺乏工作经验,因此在工作中常会说话不够严谨、做事过于毛躁。希望今后自己要努力改正,也请领导和同事们及时地给予批评指正。 二是由于法院工作具有很高的专业性,我本人不是法律专业的,所以在工作中还有些吃力。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必定勤于学习,不断夯实理论基础,秉承虚心求教的原则,不断提高自我法律素养。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再接再厉,以做好本
8、职工作为出发点,改正工作中的不足,进一步加强学习,加强沟通交流,顾全大局,树立新形象,取得新进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