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8-2019年度临清市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题(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那一朵朵美丽的粉色桃花真是千姿百态,让人看了yănhuāliáoluàn。那一朵桃花像在枝头沉睡着,这一朵桃花像在她和她身边的一只小蝴蝶交谈;那一片桃树和桃花像一朵fēihóng的云;这一片桃树和桃花在唱歌“沙,沙,沙……”。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2分)A、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不仅描写了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生活命运,而且反映了以他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对社会理想的探索和追求。B、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写的
2、是主人公在“大人国”“小人国”乃至“慧骃国”看似荒诞不经的漫游,讽刺的却是人间真实的世相。C、“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冲出来。”这句法国谚语,俨然已成为当下人们调侃婚姻的流行语。D、《唐雎不辱使命》选自由东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战国策》。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卷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让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但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却从未改变。B、记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观影热潮,让该片屡屡赢得记录电影的市场记录。C、“一带一路
3、”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是各国共同受益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D、稷下学宫创立于2300年前,历经前后六代上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院之一。4、判断题(2分)⑴在学习小说的路上,我们遇见了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他们分别是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⑵、水浒108将指的是我国古代文学小说《水浒传》中水泊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其中有三位女性,分别是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虫孙二娘和母夜叉顾大嫂。()5、根据要求天空(17分)⑴、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⑵、,八年风味徒思
4、浙。(秋瑾《满江红》)⑶、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⑷、,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⑸、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⑹、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定风波》)⑺、。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⑻、,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⑼、,半竿斜日旧关城。(纳兰性德《浣溪沙》)⑽、,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梅岭三章》)⑾、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词句是:“,?”九年级语文试题第1页,共4页⑿、《送东阳
5、马生序》中,作者面对先达呵斥时的表现是:“,,。”⒀、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细腻地刻画了戍边将士们思乡忧国的矛盾心理。一、文言文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甲】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6、节选自《曾国藩家信》)【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注释]甲文是曾国藩写给儿子的信。曾国藩,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1)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望
7、:(2)腰白玉之环腰: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余为少慰余不愿为大官B.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戴朱缨宝饰之帽C.可以处乐以衾拥覆D.太丰则吾不敢也余则缰袍敝衣处其间8、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9、下面对两段文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于“拉家常”中蕴含许多真知灼见,充满人文关怀,具有极强的亲和力、说服力和感召力。B.《曾国藩家书》不只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含为人哲理、指导做人处世、持家教子的家风宝典。C.[乙]文中作者对“同舍生
8、”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是因为他从读书中得到了精神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