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018207
大小:1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3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新课标颁布以来,我们学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08年9月份开始全面实施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一年多来,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在全校乃至全市得到广泛的好评。我校精心设计了导学案模板,一堂课分成“制定学习目标,预习环节,创设情境,活动方案,课堂检测,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等几个环节。这种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生生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了学生的最大潜力。试行之初
2、,我们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也立刻显现出这种模式的优势: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习的兴趣浓厚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多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多了,课堂效率也得到明显提高。一年多的试验,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深刻的含义。我不敢妄自评价导学案的新教学模式,只是感到语文课中使用的导学案教学模式,还有很多的困惑。我的困惑:1、是不是课堂气氛越活跃越好?活跃什么程度才能达到导学案的最佳效果?2、如何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
3、性,最大限度的保证预习效果?3、如何更大程度上调动内向学生的积极性?4、强调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又如何给学生个别独立思考的空间?5、怎样带动基本薄弱学生水平提高的同时,又如何提高优势学生的水平?6、如何避免两极分化?又如何“两头兼顾”?7、组间的竞争如何体现,小组间的评价又如何展现?8、导学案的教学是否都为单一、固定“预习、反馈、展示、训练”的教学模式。9、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作文课、预习课、展示课等不同类型的课型在导学案中该如何区别对待和操作?10、导学案如何体现学法的指导,方法的总结又如何体
4、现一定的高度?11、不同水平的班级,上课时又如何对同一份导学案进行修改和完善?12、如何协同好主备人和同备课组里的关系,如何在汇集集体智慧编写导学案的基础上形成适合本班的特色导学案?13、导学案的检查工作如何开展?教师如何批改导学案?14、导学案的批阅又如何做到有指导性、针对性和及时性。15、学生预习时,又如何做到独立完成后才与他人合作学习?16、小组的讨论如何确保实效性,如何保证所有同学的参与性?17、如何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才能体现我们教学的有效性?18、导学案
5、使用如何充分彰显教师教学个性。19、全省实行素质教育,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在导学案中,如何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20、教师课堂奖励机制如何做到合理性、及时行、适度性。21、教学模式的痕迹重了之后,语文教学的诗意又如何体现?新的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总会出现很多困惑,为此,针对这些困惑和问题,我也进行了一些反思。我认为,新的教学模式能否取得效果,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否得到提高,课堂改革能否成功关键还在于导学案的设计。首先,导学案设计是关键。导学案是根本
6、,是一节课的灵魂。第一、导学案必须整个备课组集体智慧的体现。同一个备课组应达成实践课堂导学案模式之初就要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每一课时都有主要负责人,然后至少经过三个人的修改(这些工作至少要在新授课前二周完成),再次集体备课来讨论补充和完善。所以说每一份导学案都要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也最大化的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同时,每节课后我们同一个备课组对导学案中出现的问题再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然后电子存档,待期末复习时可以再加工修改为复习学案,装订成册印发给学生,也可提供给以后的备课组,使之成
7、为宝贵的教学资源。第二、导学案的设计目标有要确定性。教者应该在认真研究语文教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09年江苏语文考纲、江苏省和南通市教学具体要求的基础上,确定每一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如此,才能保证学生学习效益的最大化,减少无效劳动。然后精心设计活动方案。 第三、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导向性。导学案设计重点一定要突出一个“导”字。导学案需要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自我探索,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方法导引”、“活动·探究”、交流·研讨”等栏目,将
8、问题设置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究,从而体现出本导学案的主要学习内容和重点。第四、导学案活动版块中的问题设计要有梯度和有效性。导学案活动版块的问题设计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可以让全体学生更积极地参与预习和活动的过程。导学案的问题设计不能是简单的填空型,而应该多设置“理解型”和“应用型”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合作学习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使新知识在提问中和讨论中升华、巩固。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重难点的突破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