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丸上》导学案

《大连丸上》导学案

ID:38014039

大小:3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3

《大连丸上》导学案_第1页
《大连丸上》导学案_第2页
《大连丸上》导学案_第3页
《大连丸上》导学案_第4页
《大连丸上》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连丸上》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连丸上》导学案文本导读1935年的东北,已经被日寇蹂躏在铁蹄之下,抗战的枪林弹雨把一批爱国青年作家打出了象牙塔,他们不愿在日本人的眼皮下生活,于是被迫逃离“九·一八事件”后被日本侵略者占领的东北故土。本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和爱人的那段经历。“生存的意义不是活着,活着不是苟延残喘,苟延残喘不是受人欺蒙压榨……”作家李健吾是了解萧军的,“萧军先生不苟且”。不苟且的萧军“掮起我们黑色的十字架”,“悲哀变成铁的愤恨”,“眼泪变成黑的血浆”……作者卡片萧军,原名刘鸿霖,又名刘吟飞、刘蔚林,笔名除萧军外,还有三郎、田军等。萧军于1907年出生于辽宁省义县下碾盘

2、沟村(今属锦县)。1925年考入张学良在沈阳办的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七期,学习法律和军事。1922年在哈尔滨化名“三郎”在各报纸上以投稿为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家乡被日寇占领,人民遭受着苦难,自己也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遇到危险,于是和爱人不得不离开故土,辗转到了青岛和上海。萧军是20世纪30年代活跃于文坛的著名的“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是反映东北人民武装抗击日本侵略的名作之一。“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反映了

3、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等。基础荟萃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摊开(  )   ②顶撞(  )   ③瞟我(  )④舷板(  )⑤舱内(  )⑥辣椒(  )⑦频频(  )⑧钢链铰(  )⑨蠕动(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①  ②  ③④  ⑤  ⑥⑦  ⑧3.近义词辨析。①询问·质问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监视·检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③端详·注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突破1.阅读全文,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点拨:(1)盘问——汉奸走狗对“我”的“问讯”。这是敌人刁难手段的第一步。(2)搜查——汉奸对“我”携带物品的逐件搜查。这是敌人刁难手段的第二步。(3)写紧张过后的期冀和脱离沦陷区以后的喜悦,

6、抒发浓烈的爱国之情。2.在文章的“盘问”这一部分当中,“盘问”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目的?“我”的回答则显示了“我”的什么心态?点拨:盘问的内容可分为去向、来处、职业、关系人的姓名、年龄、籍贯、亲属、证明材料等等,可谓详细。其目的就是想千方百计找出“我”的破绽,从而对“我”施以其他方式的刁难,充满着奸诈而凶狠的意味。尽管如此,从“我”的简短而有力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我”的从容不迫,有备而来。3.“我”的内心深处其实是有一种满腔的爱国之情,从哪里可体现出来?点拨:通过“我”与汉奸走狗针锋相对的对峙体现出来。在对峙过程中,表面上看,汉奸走狗气势汹汹,横行无

7、忌,似乎是“强者”;而“我”处处被压制,受欺凌,被百般刁难,似乎是弱者,但实际上,“我”在精神上、情感上则对汉奸走狗构成了一种“威压”之势,内心充实,无所畏惧,蔑视奸恶,从容应对。具体体现在:①对话当中,从容镇静,对答如流,表面上被迫应付,但决不示弱乞怜,镇静、有骨气。②行动上,不卑不亢,敌人耍尽手段,自己则抱定宗旨,令汉奸无可奈何。③到达“祖国”后,则将压抑的情感,尽情地喷发宣泄出来。课堂小结一、中心主旨文章真实地记述了自己与爱人当初乘“大连丸”号轮船离开东北故乡时,在船上遭受汉奸盘查刁难、险遭不测的经历,写出了沦陷区人民的屈辱和愤怒,揭露了汉奸走

8、狗的奸诈无耻,表达了对敌人的无比憎恨和对祖国的强烈热爱。二、结构图解从容不迫三、写作特色1.语言简洁,具有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