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一株紫丁香教案

窗前一株紫丁香教案

ID:38011967

大小:21.6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3

窗前一株紫丁香教案_第1页
窗前一株紫丁香教案_第2页
窗前一株紫丁香教案_第3页
窗前一株紫丁香教案_第4页
窗前一株紫丁香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窗前一株紫丁香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窗前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及意图辽宁省锦州市保二小学李昕教材分析:《窗前一株紫丁香》是一首充满款款情意的儿童诗歌。孩子们为老师种下了一株紫丁香,那绿色和花香,代表了孩子们对教师真诚的爱,这样的情意真让人感动,这首诗充满着童真、童心、童味,字字句句都清纯明纯,诗的想象是丰富、美好、贴切,是对学生进行敬师、爱好,贴切,是对学生进行敬师、爱师的好教材。教学目标:1、巩固词语,会写“甜、绿”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积累识字方法,进一巩固阅读能力。3、

2、通过学习,体会师生间深厚的感情,进而树立尊敬教师的美好心愿。四、教学重点在识字读文的基础上,体会诗句中表达的尊师之情。五、教学难点   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内容。六、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内容包含课文内容及相关图片、歌曲录音)2、收集赞美老师的诗句,抄写下来。  3、回忆老师关心爱护自己或同学的事件。  教学过程:一、  导入师:上节课,同学们提出问题:为什么学生要送给老师一株紫丁香呢?这节课让李老师带同学们深入学习这首诗歌。掲题。(指名读-齐读)二、  复习词语,书写“绿、甜”师

3、:首先让我们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的词语吧!(师:“小小火车谁最快”生:“我们自己赛一赛”)课件1、开火车游戏2、顺口溜检查词语巩固情况3、书写生字师:同学们对本节课的词语掌握的很扎实。今天李老师带来这两位生字朋友,谁来读一读,并组成词语?(指名读)师追问:你能用“绿色”来说一句话吗?或你能用“甜美”来说一句话吗?师:谁有好办法把这两个字记住呢?(指名说)师:我们在写这两个字的时候最容易写错的地方在哪呢?(生汇报)师:现在由老师在黑板上写这两个字,同学们舞动你的食指棒在你的桌子上和老师一起写。(生展示—评价

4、)三、  分析第1小节师: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读课文,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及词语的读音,然后再请同学们读(课件)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理解去读这篇课文,并思考这样问题:为什么同学们要送给老师一株紫丁香呢?(生汇报)板书:和您作伴解除疲倦感谢牵挂香甜梦里师:原来这小小的一株紫丁香却给老师带来这么大的欢乐。那我们是怎样把这一株紫丁香栽到老师的窗前呢?(指名读第1小节)——生汇报(课件)师:请同学们踮脚尖走到前面,再踮脚尖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全体做)师:你有什么体会?师:等这小小一株紫丁花长成许多株紫丁花的时候,

5、老师看到后一定会:(生自己说)师: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小节,让我们共同体会学生们那份浓浓的情意吧!(自由读——指名读)四、  分析二、三、四小节师:渐渐的紫丁花真的长大了,它不光能枝叶(和您作伴)绿叶还能(解除疲劳),盛开的花还能(感谢牵挂),花香更能(香甜梦里),请同学们自由读2、3、4小节,用横线画出你喜欢的句子或词语,并说一说为什么?(2小节:做伴:你认为紫丁花怎样和老师做伴的?3小节:解除、疲劳:解释词语的意思。你在什么时候看到老师疲劳的样子?4小节:挂牵:解释词语的意思。可爱的孩子们,你们曾经受到

6、过老师怎样的牵挂?(自由读、指名读、同桌读、赛读)五、  分析第五小节师:(课件)夜深了,劳累一天的老师睡着了,紫丁花啊紫丁花,请把你的花香飘进老师的梦里吧!让老师做个又香又甜的梦吧!请同学们轻声的读一读第五小节吧。你认为老师会梦见什么呢?(指名读——齐读)小节总结:是啊,沐浴在紫丁香的浓浓花香里,享受着孩子们纯真无私的爱,老师的梦能不又香又甜吗?请全体同学再次读文,去感受学生与老师之间这种真挚的情意吧!(读全文)六、  课外拓展:1、(课件)老师与学生活动的照片2、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七、背诵课文全文总

7、结:同学们,让我们在爱的校园,爱的家庭里快乐成长吧!下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