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衣记》教案3

《更衣记》教案3

ID:37997306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3

《更衣记》教案3_第1页
《更衣记》教案3_第2页
《更衣记》教案3_第3页
资源描述:

《《更衣记》教案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更衣记》教案作者介绍教材有简单的作者背景资料:  张爱玲(1920—1995),原名张煐,原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显赫而没落的家庭背景,父母离异及母亲的“新女性”个性,畸形地持继了她早熟的文学才情。1939年入香港大学学习。1942年因战事回到上海后开始文学创作。1952年赴香港,1955年移居美国,除继续写作小说和散文之外,主要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文学翻译。自1973年起定居洛杉矶,1995年在孤独中辞世。主要作品有《传奇》、《流言》、《金锁记》、《秧歌》、《十八春》和《红楼梦魇》等。此外,尚有《倾城之恋》、《太太万岁》、《不了情》、

2、《小儿女》等戏剧、电影剧本。有《张爱玲全集》16卷行世。本文选自《张爱玲全集》第4卷,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这里对资料中的几点内容略作说明。1、显赫而没落的家庭背景,父母离异及母亲的“新女性”个性 张爱玲系出名门,祖父张佩伦乃满清大官李鸿章之女婿,那么张爱玲也就是李鸿章的曾外孙女,这就应了中国古人的那句老话:出一个人才起码要三代书香门第。不过最好的是这个“三代书香门第”还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让这个未来的“人才”阅尽人间炎凉,结合了贵族与平民的气质——幸或不幸的是,张爱玲的家世正好符合这个条件:在她祖父张佩纶的晚年,夕阳已经深深

3、笼罩了张家的深宅大院,到了她的父亲,更是家道中落,壮志全无,只知吸食鸦片烟了。她的母亲,一个有着新思想的女性,难以忍受她父亲的堕落,出洋留学,最终与她父亲离异。不过,他们还都来得及给自己的女儿传授中西文化的影响:父亲,这位熟悉中国古典诗文和外国文学的封建遗少,对她在中文学习上有过严厉的催促;而母亲,这位新型的女性,从张爱玲的童年起,便以西洋的艺术、绘画、音乐、文学给以深深的熏陶。东西方文化的底蕴,培养了她早熟的文学才情。2、早熟的文学才情  张爱玲在《我的天才梦》里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

4、目标。”这话说得一点不假。张爱玲三岁时,便能背诵唐诗,七岁时便会做小说,曾经写了一个无题的家庭伦理悲剧,写至一半忽然不写了,又另起炉灶写一篇历史小说,开头是“话说隋末唐初时候”。八岁那年尝试过一篇类似乌托邦的小说名曰《快乐村》。小学读书时,张爱玲的手抄式小说,在同学中传来传去,写的是三角恋爱的悲剧。她还尝试写过章回体长篇小说《摩登红楼梦》,把《红楼梦》的文笔模仿得惟妙惟肖。中学时在校刊发表小说《霸王别姬》,其技巧之成熟令全校师生惊异不已,文学老师甚至评价说与郭沫若的《楚霸王之死》相比,“简直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大学一年级参加上海《

5、西风》杂志的悬赏征文,写了《我的天才梦》获“特别奖”,文章结尾“生命只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一语,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学三年级,太平洋战争爆发,张爱玲中断了学业,为了自谋生路,开始了她的笔耕生涯。她用英文给《泰晤士报》写作剧评、影,给《二十世纪》杂志撰写时尚文章,这些英文作品后来又都自译为中文,其中“中国的生活与时装”一文译写后就成了《更衣记》。  正是有了早熟的文学才情和早期的创作准备,张爱玲一旦正式亮相上海文坛,便一鸣惊人,出手不凡,1943年,她的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和《沉香屑——第二炉香》发表,两三年内又相继发

6、表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倾城之恋》、《金锁记》、《连环套》等重要作品,一时红遍上海滩。3、张爱玲与政治  张爱玲不喜欢政治,她说:“我甚至只是写些男女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我以为人在恋爱的时候,是比在战争或革命的时候更素朴,也更放恣的。”(《自己的文章》)可是偏偏她和政治脱不了干系,正在她文学创作的颠峰,她碰到了胡兰成,并且和他结了婚。胡兰成是汪精卫伪政府的宣传部副部长,一个文化汉奸,当然张爱玲爱的只是他的才情,否则就不能解释若干年后她在美国嫁给第二任丈夫,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同样,张爱玲爱的只是他的才情。但

7、是政治给了她无穷的麻烦,甚至断送了她的文学前程,1952年,她移居香港,1955年旅居美国,从此离群索居,过着隐居生活,1995年卒于洛杉矶一公寓内,一星期后才被人发现。  张爱玲的老朋友柯灵在《遥寄张爱玲》一文中说:“中国新文学运动从来就和政治浪潮配合在一起,因果难分。五四时代的文学革命——反帝反封建;三十年代的革命文学——阶级斗争;抗战时期——同仇故忾,抗日救亡,理所当然是主流。除此之外,就都看作是离谱,旁门左道,既为正统所不容,也引不起读者的注意。……我扳着指头算来算去,偌大的文坛,哪个阶段都安放不下一个张爱玲;上海沦陷,才给了

8、她机会。”所以,在相当一个时期里,中国现代文学史里没有张爱玲的位置,也就不足为奇了。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才重新记起张爱玲,说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到了九十年代,尤其是张爱玲去世后,更是出现一个“张爱玲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