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相信孩子粗心的借口,其实是努力还不够!

别再相信孩子粗心的借口,其实是努力还不够!

ID:37996802

大小:16.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3

别再相信孩子粗心的借口,其实是努力还不够!_第1页
别再相信孩子粗心的借口,其实是努力还不够!_第2页
别再相信孩子粗心的借口,其实是努力还不够!_第3页
别再相信孩子粗心的借口,其实是努力还不够!_第4页
资源描述:

《别再相信孩子粗心的借口,其实是努力还不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别再相信孩子粗心的借口,其实是努力还不够!“一个曾经被认为很聪明的孩子,迷上了网游,成绩下滑,明明是他自己努力不够,而他自己不以为然,认为成绩不好是别人太聪明的缘故。数学题会做,但老是算错,我说他是练习太少,他认为自己能力不够。我该怎样劝说他认识到自己是努力不够呢?”这是一位妈妈的提问,她的孩子很聪明就是不认真,导致不该错的地方老是出错。相信除了这位妈妈,还有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考完试分析试卷的时候,孩子看着做错的题,会恍然大悟:“哎呀!这题我会做,考试时我还算的可快了,就是看错数了。”然后会郑重承诺,“这次只是粗心了,下次肯定不会出错了”。然而,下次考试却依然是这样在不该丢分的地

2、方丢分了。难道这样真像孩子解释的,我都会,就是粗心吗?接着看,相信你会有感悟的。我在网上看到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跳水运动员要参加半年后的比赛,他了解了一下基本动作,也练了几次。有那么一两次很标准,有几次有失误,不过他认为自己比赛时就能做到。比赛很快到了,他站在跳台上很紧张,结果当然失误了。离开赛场时他说:“唉,我疏忽了,主要是太紧张了。”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么想?估计你会喊起来:他练得太少了!当然会失误!甚至你会说,这个故事太荒谬了,运动员不会这样的!所以当家长问关于孩子粗心的问题,你可以这样告诉她:哪里有粗心这回事。妈妈知道你不是不会做,你之所以失误是你平时练得少了,导致考试时紧张。

3、下次当孩子再说我会做,就是粗心时。你可以让孩子认真想想下面的问题:“简单的,不该错的,考试错了;”----那就问问自己,熟练度足够吗?“原本会做的,考试做错了;”----那就问问自己,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吗?“审题错了,不是不会做。”----那再问问自己,准确率够吗?比如平时做题力求一遍作对吗?孩子常常认为,平时做过的,考试就能做出来,其实不是。为什么呢?1熟练度不够所谓熟练度,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成年人,做小学一年级的计算题,每一题其实对我们来说都很简单。但是当我们在计时的情况下完成1000题,并不一定全对。如果平时经常做计算类的工作,很可能做的又快又准;如果平时疏于做简单计算的人,很可能又

4、慢又错误百出。解决方法一道题目,反复接触至少要六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这样才会在考试中能做对。2基本概念不清还有一些题目,学生们认为自己是会做的,因为平时做对过,只是考试错了。但很可能是他们只看过1-2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之间的关联是什么?可以有哪些变化?并未深究。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人通常本能的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素到的记忆储存,而这个记忆和认知很可能是错误和疏漏的。所以考试订正时,这类题目,不妨再变形或者深究一下,举一反三,这时会发现同学们又疑惑或者糊涂了。所以,学过,并不等于是学会,更不等于融会贯通。解决方法试着去讲

5、解题目,如果做到能讲解题目,表示确实理解了。通常在讲解过程中,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这也是教学相长的意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3准确率不高家长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打字时,你是每个词是一次输入正确,还是不断删除修改?这个也是准确率的问题。如果平时做事力求“一遍做对”,“每遍都提升”,关键时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对。这需要用心投入和沉稳,还需要刻意自我要求,反复多次后才能成为本能。如果做错了,觉得“没关系,以后还有机会”,常常会造成多次也无法做到比较好的状态。另外,准确率还和“做题量”以及“题目类型”有关。所以如果平时单元的作业10

6、0题总要错3-5题,考试的出错率基本会翻2-3倍。而概率因素导致平时错误率越高,考试时失分率越成倍增大。因为考试时题目的类型更加宽泛和变化多端。解决方法每次做题都认真对待,提高准确率,争取会的做题,建立错题本。现在,我们再回到那位跳水运动员这儿----如果半年后他参加比赛,他现在就需要各项体能的训练,基本动作的反复练习--每次都要力求完美,整套动作也需要练得无比熟悉犹如本能,然后才有可能走上赛场。即使这样,也不是万无一失的。所以放弃“粗心”这样的说法吧放弃“粗心”这个观点之后我们才有可能认真查找原因,制定训练的计划,获得真正提升。获得提升的,决不仅仅是成绩,还包括审视问题的角度,解决问

7、题的策略,行动力,意志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