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中的寓言

《庄子》中的寓言

ID:37990641

大小:3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3

《庄子》中的寓言_第1页
《庄子》中的寓言_第2页
《庄子》中的寓言_第3页
《庄子》中的寓言_第4页
资源描述:

《《庄子》中的寓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庄子》中的寓言寓言是一种用故事来寄寓道理的文学体裁,是比喻的高级形式。它篇幅短小,具有明显的讽喻意义,以述说的故事为喻体,以阐述的教训和哲理为本体,具有极大的思想启示力量。其主题思想多是借小喻大,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此喻彼。寓言文学在世界上有三大发源地:印度、希腊、中国。印度有经典《三卷书》、《百喻经》,古希腊有集子《伊索寓言》,而中国古代却没有专门的寓言集。中国古代寓言夹杂在论说文和史传文中。只是论证的手段,并未独立成篇。虽然如此,但中国古代寓言叙写生动,哲理深刻,独立流传,具有无穷魅力。先秦是古代寓言的产生期和第一个繁荣期。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引起

2、了空前的学术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大局面。在学术争鸣中,出现了用寓言故事写政治哲学思想的倾向,把寓言看作是一种战胜论敌的有效手段。当时在政治上还是一个分裂局面,也没有正统思想和传统艺术形式的束缚,尽可以放胆言论,而无所顾忌。当时为了配合现实需要,通俗而广泛地宣传自己的学说,各学派在吸取民间譬喻的基础上创作了大量的寓言故事。《庄子》寓言也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出现的。《庄子》对寓言文体的贡献,首先是“寓言成为一种文艺,是从庄子开始的”(臧克家语),这是因为:①作为一种文艺,就应独立成篇。而《庄子》寓言正呈现独立成篇的趋势。据《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语文卷》记载

3、,《庄子》共有寓言二百多个。如果不从“道”的角度去理解,那它就是不连贯的一个个寓言故事,而且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严北溟先生干脆称其为“寓言集”。严北溟在《中国古代哲学寓言选》的序言中说:“《庄子》既是哲学书,也是寓言体。”纵观全篇,《庄子》大部分都是故事的叙述,纯粹的议论文字很少。正如这部书自述其特点时说:“寓言十九,重言十七。”意思是寄托寓言的言论占了十分之九,借重先贤时哲学的言论占了十分之七。例如“内篇”七篇中,只有《齐物论》和《大宗师》两篇较多议论性文字,但其中也有不少寓言故事。其他各篇大多由寓言所构成。②寓言要成为文艺,还必须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而在寓

4、言中自觉运用各种虚构手段塑造形象,也是从《庄子》开始的。我们不妨把《庄子》寓言与其他寓言作个比较,就不难得出结论。《周易》中的寓言是中国古代寓言的滥觞。其特点是词旨简练。所以在表情描绘、动作描写等方面明显不足。例如,《周易》中有《驾车顶牛》这则寓言,原文是:“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翻译成白话:有人想叫牛后退几步,就只管用双手扳住车子向后退,而牛呢,却拼命朝前走,他这样蛮干,说不定将来还要吃刺头额、割鼻子的官司呢。文中对于这人如何用力扳,表情如何,牛的情状如何,都没有作细致的描写,只用了两个动词“曳”、“掣”。《孟子》中的寓言平易而辛辣,但其寓言是用来比

5、喻或论证的,因此对于形象的塑造就不那么重视了。例如《揠苗助长》这则寓言,出现在孟子与别人的辩论语句中。原文如下:(孟子)曰:“必有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文中对“揠苗”的动作仅用“揠”而已,其神态仅“芒芒然”。与《周易》寓言相较,自然更进步,不过那只是为了议论。但《庄子》寓言则不仅为议论,还更有感染力,因此在动作、神态描写上更具艺术性,更生动形象。如在《庖丁解牛》中,对解牛动作的描绘十分精彩: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

6、履,膝之所(足加奇),……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这段文字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对庖丁解牛进行了具体、形象、生动的描绘。你看他的动作:触、倚、履等;听他的声音:砉然响然。又使用排比句式,这样语气连贯,既表现出他解牛时动作熟练,又表现出其动作像舞蹈与音乐一样和谐有节奏。绘声绘形,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写庖丁谈自己解牛的经验体会,也无一句不是形象的语言。如碰见肌骨交错复杂的地方,就要“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采取“怵然为戒”的审慎态度,最后还要以藏敛为自处之道。而与《韩非子》寓言相比,《庄子》寓言胜在情节等的虚构上。《韩非子》寓言多取材于历史故事

7、,如《唇亡齿寒》“宋襄公打了败仗”就是历史,而《子罕不受玉》、《真假宝鼎》等也是历史小故事。我们来比较一下寓言《唇亡齿寒》与《左传·僖公五年》中的记载。韩非子写的寓言《唇亡齿寒》:“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左传·僖公五年》记载:“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信,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

8、虞,遂袭虞,灭。”两文相较,就会发现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