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节选)》导学案2

《离骚(节选)》导学案2

ID:37984943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29

《离骚(节选)》导学案2_第1页
《离骚(节选)》导学案2_第2页
《离骚(节选)》导学案2_第3页
资源描述:

《《离骚(节选)》导学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离骚》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的生平思想,了解“楚辞体”的特征和《离骚》的历史地位。2、反复诵读,鉴赏重点句子,理解并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背诵名句,感受屈原洁身自好、坚持正道的高尚节操。【教学难点】诗中的生字生词。【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端午的由来二、解题1、关于作者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主张选贤授能,修明法度,以实现“美政”即圣君贤相的

2、政治。主张选贤授能,修明法度,以实现“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屈原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美政”的政治理想,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主张联齐抗秦,楚国一度国富兵强。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遭上官大夫靳尚、公子子兰等诬陷、排挤,先后被楚怀王、顷襄王放逐。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21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郢都,屈原悲愤难抑,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政治的理想。屈原爱国忧民忠君致治、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人格,千百年来感召着无数的中

3、华儿女。2、《楚辞》与《离骚》《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前部分追忆往事,表明洁身自好,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和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后两部分描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

4、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3、“离骚”释义离忧也。离,犹罹也。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遭遇忧愁,陷入困境。离,犹畔也,别也。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离别之愁也。离骚,为叠韵连绵

5、词,犹言牢骚。离骚者,牢骚之词也。4、写作背景关于《离骚》的创作背景,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时,还是流放中。《史记·屈原列传》里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上官大夫(即靳尚)的谗害,楚怀王因而疏远了他。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而《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前者的说法更可信。三、整体感知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四、问题探究:1、理解并概说作者“美人”的品格。2、节选的这部分里第一节先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第二节接着却又说“悔相

6、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其未远”,前后是否有矛盾?(讨论)3、赋比兴手法赋:比:如:“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兴:举例:课文中描写花草的诗句有“”“”“”。这些诗句交代诗人自己被疏弃的原因及被废弃后的行为。显然,诗人用自己爱好奇伟瑰丽的香蕙芳芷比喻自己理想的崇高美好;在被疏弃后的恶劣处境中,

7、诗人仍让自己的马缓行在长满兰草的水边高地,疾驰在长满椒树的山冈,依旧以荷花、荷叶为衣,表现了诗人无论“进”“退”,清白的操守和报国的理想始终不变,九死不悔。在描述楚国群邪蔽贤,自己壮志难酬时,以古来鹰隼和凡鸟不能同群比喻自己不能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决心。4、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手段来增强韵律感、音乐性?①②③④5、《离骚》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五、课堂演练:1、“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句中“悔”字应怎样理解更贴切?它与“虽九死其犹未悔”中的“未悔”是否矛盾?为什么?它在结构上有何作用?2、赏析“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

8、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1)“芰荷”“芙蓉”喻指什么?(2)诗人为何还要“高余冠”“长余佩”,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这两个诗句描绘了诗人什么样的自我形象?3、“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中“忽”字在诗中有何作用?4、“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中“未变”的是什么?六、作业1、反复诵读,背诵名句。做导学案习题。2、预习《孔雀东南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