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古诗两首》

5 《古诗两首》

ID:37982852

大小:4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4-28

5 《古诗两首》_第1页
5 《古诗两首》_第2页
5 《古诗两首》_第3页
5 《古诗两首》_第4页
5 《古诗两首》_第5页
资源描述:

《5 《古诗两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余市渝水四小教案课题5《古诗两首》教学内容《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学目的知识目标能感情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技能目标了解诗句的意思。情感目标体会诗中所包含深刻哲理。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热爱古诗文教学难点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教学方法和学法讲授法  引导法  朗读法教学准备写有练习题的幻灯片教学过程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1回忆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各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学习题西林壁看看作者看到的庐山是什么样的?看了庐山以后有何感悟?2出示课件3出示学习目标(1)把古诗读通顺,难读的字词多读

2、几遍;画出诗的节奏,并读一读。(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心境。(3)抓住重点诗句,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意义。(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二、朗读理解古诗+(播放录音)(约30分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师: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齐读古诗《题西林壁》。(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至少约束8分钟)(一)自主理解古

3、诗(小组内完成)1.读写生字词:疑。2.用'疑'字组词,并说一句话。3.流利朗读古诗。4.查资料了解苏轼的生平(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5.自主完成课后思考题。(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教师及时到学生中指导展示)(二)引导理解古诗1.朗读。'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各'字要重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读这两句时要用理智的口气、读出一个充满哲理

4、的哲学家,读出深沉与智慧。'真'字要重读。2.感悟交流。(出示课件)生1:我知道'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思是: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生2:'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思是: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生3:'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意思是:'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要求:其余同学可做补充、答疑、记录)3朗读强化理解。(三)总结拓展1.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2诗中还包含着怎样的哲理?(我知道'不识庐山真

5、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包含的哲理是: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3.展示心得体会。你学了这首古诗受到了什么?4.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第二课时一、导入。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镜糊的三山乡。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

6、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二、读读讲讲问问。问:这首诗跟《钱塘湖春行》—样,也是记游的。诵读全诗两遍后,说说它在记游上跟《钱塘湖春行》有何异同。(异:诗人在村民家做客;游踪用了概括的写法。同:也写了游中可见;也用抒情作结。)问:第一、二句的大意是什么?(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办了丰盛的饭食)表现什么?(农家的热情和朴实)客人是谁?(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请来的陪客。)讲:起势突兀,乍看似与游览无关,须读到最后才能懂得诗人的用意所在。上句是抑,言酒不甚美;下句突然扬起,说菜之丰盛。问:第三、四句跟前两句接

7、得上吗?先说这两句的内容。(写行路人的感觉,迷茫中突然发现了美好的去处。)这“又一村”指什么说的?(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由此可见,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跟前两句接得很好,这也可以说是倒叙。由此可深入一步,继续问:这个村子美不美?(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之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讲:诗人这样来写山西村,又是为下文“古风”一语张本的,因为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所以才能保存古风。问:第五、六句写游山西村所见。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略)这是写村中的习俗。问:第七、八句是抒情语,请先说大意

8、。(今后如果有可能趁着月夜出来闲游,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门的。)按:诗人当时虽在家赋闲,但他有志报效国家,说不定什么时候仍会外出的,所以说“若许”,意思是“如果有机会”。再问:这歼结尾方式跟《过故人庄》的结尾相似吗?(相似之处是,都是诗人对招待自己的主人说的,“就菊花”“闲乘月”“夜叩门”等都是美好韵意境。不相似的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