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数学课堂教学准备“补丁”

给数学课堂教学准备“补丁”

ID:37981057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30

给数学课堂教学准备“补丁”_第1页
给数学课堂教学准备“补丁”_第2页
给数学课堂教学准备“补丁”_第3页
资源描述:

《给数学课堂教学准备“补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给数学课堂教学准备“补丁”无论教学如何改革,“有效的课堂”应该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为了做到有效课堂,我们必须认真作好教材的解读、学生的把握以及良好的目标意识,理、思考,我找到了课堂中的一些低效教学行为,并给它们准备了“补丁”程序,以期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一、没有真正了解学生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揭示课题后,师与一个学生示范玩“抓小棒、数一数”的游戏,然后让同桌合作玩。随后提问:“刚才抓小棒时,我们都是通过数数才知道抓了几根,每次都这样,多麻烦呀!比如这12根小棒,想想怎样摆才能让大家一眼

2、就看出是12根?”学生开始动手操作。师巡视发现,多数学生是一根一根摆的;有四五个学生分两堆摆:一堆10根、一堆2根。师选取两个上黑板演示,然后问:“你认为哪种摆法好呢?”“第一种(一根一根摆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师感觉奇怪,嗓音提高了八度:“哪种摆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摆的是12根?”“第一种。”多数学生坚持,只有几个善于“察言观色”者开始动摇:“第二种。”课后,我问了几个学生,才明白在学生的头脑里“一眼就看出”是“摆得整齐、清楚”的意思。以学生的知识、生活经验,他们又怎能主动发现10个一就是1个十,从而有

3、意识地建立计数单位“十”呢?[补丁]深入了解学生,增设机动环节:出示用两种摆法摆好的13和15,比较哪种摆法能很快看出是多少。或者像教材那样,先让学生经历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过程,建立起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再运用1捆就是1个十的概念去摆出12。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知识、经验的现状,找准教学的起点,教学才会更有效。二、教师缺乏教育机智在教学二年级的《可能性》一课的引入阶段,老师讲述了一个农夫被恶财主诬陷,县官让农夫抽签决定生死。师:你们认为农夫会抽到什么?生:可能抽到“生”,也可能抽到“死”。(师板书:可能)师:

4、可是恶财主和县官勾结,把两个签都改成了“死”,农夫会抽到什么?(师迫切希望学生说“一定”会抽到“死”)生:我有好办法,把抽到的那张吃掉,剩下的是“死”,那么农夫吃的就可以看成是“生”。师:两张都是“死”,一定要抽一张,会抽到什么?(再次引导)生:晚上偷偷去把一张“死”换成“生”。生:先写一张“生”藏在手里,到时悄悄地换过来。(学生无休止地替农夫寻找活下来的理由……)孩子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想尽办法让农夫活下来;教师事先的交代不是非常清楚,也没有预设到学生早已熟识这种故事,该情境没有达到预设的目的,反而产生了拖沓

5、的后果。[补丁]所谓课堂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处理有关教学偶发事件的能力,即应变能力、即使有效的调控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灵活运用一定手段,根据学生听讲状态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当学生不肯说出一定会抽到“死”时,教师就不能任由学生去畅想救农夫的办法,而应当机立断及时介入,掌握教学的主动性,直接告诉学生:“你们的心地都是好的,替农夫想了很多好办法,但如果直接让农夫抽的话,他一定会抽到——”(生肯定会说“死”),这样目的就达到了。总之,情境的预设既要体现数学课堂的数学味还要讲求效率。三、

6、课堂评价急功近利在一些公开课上,有些老师非常担心学生回答时出现错误或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由此而影响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但正常的课堂教学经常事与愿违。他们在处理这种情况时,往往比较草率。出现错误时,简单终止学生的回答,不给学生阐明思维过程的机会;如果学生的观点出乎教师的预料之外,且又不易理解,教师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或加以否定,或避而不谈,或冠以“有个性”的美名加以赞赏。表面上这堂课按教学计划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或任务并未真正完成。如果教师只希望学生回答正确(实际也不可能),那么教学反馈过程仅

7、仅是形式而已;如果出现了问题,不及时加以纠正和引导,教学反馈就失去了意义,教学效果、质量也无法保证,甚至还会不经意间犯下错误。[补丁]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并作好对学生反馈的确切评价。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应制止,应让学生把错误的过程全部暴露出来,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在学生提出预料之外的想法时,教师应先让该生说明道理,让大家理解,对其积极思考的行为加以鼓励,并对这样的反馈予以态度鲜明地进行引导,以免教学偏离轨道,造成教学低效。四、活动开展缺乏深度有位老师执教《年、月、日》一课,教学

8、一开始,老师请各小组拿出各种年历,观察并讨论,找出其中的规律。老师一宣布活动开始,前排的学生就回过头来,满教室嗡嗡声,四人小组中,每个人都在说话,谁也听不清别人讲什么。还不到两分钟,教师就马上说“停”,请学生发言。结果全班没有一人举手,在教师的不断“启发”下,一名学生勉强地站了起来,可回答也不令老师满意。整堂课下来,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乏味,教学效果不言而喻。首先,这样的内容未必需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