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978019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27
《《6 地表的变化》教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6地表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的。2、能够从喜马拉雅山科学考察的发现,猜测其以前可能的地形。3、能够通过拼图游戏,猜测地球大陆以前可能的情况。(二)过程与方法1、能从拼图游戏中发现地球板块的运动规律。2、能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推测过去地球上陆地的分布情况。3、能推测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化石的原因。4、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对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大胆的推测。2、愿意做模拟实验,并从中推理出地球运动的科学道理。3、愿意探究分析科学假设提出的过程。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科学发现
2、的过程,特别是经历科学假设提出的过程。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特别是经历科学假设提出的过程。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大地上有高山、又有河流、又有平原吗?2、1910年,德国科学家魏格钠通过观察地图上大西洋两侧的大陆海岸线轮廓,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你知道这个假设是什么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进行一次地表探秘。(板书课题)新课讲解:一、地表在变化活动一:拼图游戏1、指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出七大洲的轮廓线。2、引导学生讨论,看有什么发现。3、发给学生世界地
3、形图。4、教师谈话:通过以上活动你们都发现了很多问题,其实我们只用眼观察是不够准确的,下面我们用拼图的形式,来进行一下地表探秘。5、教师指导学生把地形图沿大陆边缘剪开,得到苦干小板块(提醒学生用剪刀、刻刀时要注意安全)后指导学生作拼图游戏。6、教师小结,并把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板块学说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活动二:岩石上的鱼化石1、谈话:上节课我们用拼图的方式对魏格纳的学说进行了证实,同学们了解了亿万年来地壳的一些变化,这节课我们再进一步研究一下,高山是怎样形成的。2、展示教师事先准备好的我国喜马拉雅山的图片。说明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科学
4、家考察时却意外发现了海洋化石。3、教师讲解:刚才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假设,要证明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实验去证明,下面我们就做一个实验(教师讲述实验方法)4、教师提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和喜马拉雅山形成有什么关系?喜马拉雅山在远古时代可能是什么?为什么上面有海洋化石?5、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在远古时代,喜马拉雅山可能是一片海洋,经过地壳的挤压、提升,最终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这就是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化石的原因。二、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明白:人类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外力作用。因为随着工农业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活动的深
5、度和广度与日俱增。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十分可观的。如我国劳动人民根据自然规律和社会需要,长期的经济活动塑造了许多地表形态特征非常明显的人工地貌——梯田、桑基鱼塘、黄土淤泥坝、围海造田等。世界上不少大城市如墨西哥、东京、上海等,由于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而产生地面沉降,上海市至1965年累计沉降达2.6米;有人统计至1965年,地球大陆面积的8%已为各类工程所覆盖,2000年面积将扩大近一倍;还有在矿产开采、农业生产、军事活动和其他工程建设中,创造出许多新的地貌形态。(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也具有双重性,一是创造性地合理利用或改造恶劣环境;另一则是
6、破坏性地引起灾害的发生。)我们要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围湖造田的利与弊1、识湖泊滩地的地形优势,人们择地而居,在那里开垦种植,历史悠久。2、介绍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对粮食的需要造成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以洞庭湖为例,出示洞庭湖面积变化历史表。3、学生展开分析讨论:湖面变化呈什么趋势?(学生通过数据不难发现洞庭湖的湖面在不断缩小的趋势。)大规模围湖造田会造成什么后果?(给学生讲述1998年长江中游夏季的大洪灾灾情及原因,提示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可能造成的后果,如湖面变小对湖中生物的影响,对气候的影响,对蓄水的影响等等,推进学生的深入思考。)4、全班
7、交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