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答案 (2)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答案 (2)

ID:37971806

大小:219.76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6-04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答案 (2)_第1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答案 (2)_第2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答案 (2)_第3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答案 (2)_第4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答案 (2)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答案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预测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桑代克自1896年起,开始从事对动物的学习研究,并依据研究的材料,在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它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体系也由此确立。2.B【解析】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研究最多、时间最长的部分。3.B【解析】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陈述清楚,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4.C【解析】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之

2、间的差异。5.D【解析】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埃里克森认为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建立和发展自我同一感。6.D【解析】智力的群体差异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和种族差异等,水平差异属于个体差异。7.C【解析】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分类,智慧技能的学习即学习运用概念、规则办事的能力。8.B【解析】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中,概念学习是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作出反应。9.C【解析】德国教育家凯兴斯坦纳是劳作教育活动的倡导者。10.B【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11.D【解析】个

3、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特征要求教育必须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因材施教。12.C【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特征告诉我们,教师要长善救失,善于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加以纠正和指导,将缺点转化为优点。13.B【解析】法国思想家卢梭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之一。14.B【解析】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提出“教育即生活”的观点。15.C【解析】由教学过程的本质可得出答案。16.D【解析】根据排除法可知。欣赏法是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创设一定教学情境,或利用特殊内容和艺术形式,使学生

4、通过体验事物的真善美,陶冶性情和培养正确的态度、兴趣、理想和审美能力的方法。17.B【解析】由题意可知,这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一种有效方法,即品德评价法。18.A【解析】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19.B【解析】信度指的是测验的可靠性程度。20.A【解析】水平迁移指的是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湘互影响。垂直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同化迁移指的是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顺应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要调整原

5、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21.A【解析】计算机辅助教学属于个别化教学。情境教学和发现教学属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指导教学属于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二、辨析题22.正确。理由:(1)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学校全部工作中占时间最多,也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2)教学是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和最有效的途径。23.错误。理由:(1)强化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2)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是撤销

6、惩罚,并不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24.错误。理由:(1)意义学习的客观条件就是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2)将本身没有逻辑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以便于记忆,这只是一种记忆方式,而不属于意义学习。25.错误。理由:(1)马斯洛指出,基本需要虽然有层次之分,但这种层次并不是固定的顺序,而只是一种一般模式,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富有理想和崇髙价值观念的人会为了某种理想和价值而牺牲一切。(2)所谓需要的满足不是指绝对的满足,而是从相对意义上说的。三、简答题26.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人

7、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首先,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征,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它不是个体的先天禀赋,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其次,品德具有相对稳定性,只有经常表现出一贯的规范行为,才标志着品德的形成。再次,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也就是说,是认识和行为的统一。如果没有形成道德观念或道德认识,那么,即使个体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也不能说是有品德的。反之亦然。27.由于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与后天环境教育相互

8、作用的结果,因此,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在智力测验上都存在差异。(1)智力的个体差异既有童的差异又有质的差异。量的差异主要指个体在IQ分数上的不同;质的差异主要指个体的构成成分的差异。(2)智力的群体差异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