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地球的运动(二)黄赤交角教案

1.3 地球的运动(二)黄赤交角教案

ID:37971267

大小:73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04

1.3  地球的运动(二)黄赤交角教案_第1页
1.3  地球的运动(二)黄赤交角教案_第2页
1.3  地球的运动(二)黄赤交角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1.3 地球的运动(二)黄赤交角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3地球的运动(二)教学目标:1、基本知识: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了解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范围与地球公转、自转的关系。知道二分二至日的日期和1回归年的时间。2、基本技能:会读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图和黄赤交角图;理解黄赤交角的意义3、情感品德: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意义。难点:空间概念的建立;黄赤交角的形成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的关系。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与演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学生活动备注导入: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地球运

2、动是这两种运动的叠加,因此有必要将这两种运动结合起来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地球运动的实际意义。复习:自转和公转规律提出问题:地球是以什么样的状态绕日运动?能否给大家做一下演示?强调重点:地球在绕日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三、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的产生:赤道平面:地球自转的平面,地轴与赤道平面垂直(90°)黄道平面:地球公转的平面,地轴与黄道平面斜交(66°34′)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23°26′图1.22课件演示:黄赤交角的产生复习:自转规律和公转规律。画图:地球公转图。演示:地球绕日公转读图:1

3、.22,了解并记住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度数。牢固掌握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特点是学习本节课的重中之重,因此课前必须认真复兴。用地球仪做演示讲解。引导学生读图及课件演示:牢牢掌握黄赤交角的形成。2、黄赤交角的影响: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在地球绕日公转一年中,太阳直射的位置发生变化:课件演示:地球公转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提出问题:通过演示能否说出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最北和最南界限?为什么?(依据:地球是球体、黄赤交角为23°26´)(1)太阳直射范围:读图:1.23北纬23°26´至南纬23°26´之间。一个回归年:太阳完成一次回归运动365日5时48分46

4、秒(2)二分二至日形成:(北半球而言)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纬23°26´。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纬23°26´。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上。读图:1.22课件演示:二分二至日时地球的位置板图:地球绕日公转位置图问题假设:①假设黄赤交角为40°、30°、20°太阳直射点的范围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北京将会出现什么现象?(40°N)②假设黄赤交角为0°、为90°,又将会怎样?问题拓展:由于黄赤交角是23°26´,因此在南北纬23°26´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由此你会

5、想到在什么纬度范围内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66°34′N——北极圈66°34′S——南极圈23°26′N——北回归线23°26′S——南回归线小结: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共同结果,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上才出现太阳直射范围一年中在固定纬度之间做回归运动,同时在固定纬度范围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地球才会丰富多彩、生机盎然。地球运动还会产生什么地理意义,我们还将继续探讨。仔细观察:地球在公转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回答问题:太阳直射最北界限:北纬23°26´;太阳直射的最南界限:南纬23°26´观看演示:二分二至日填图:在公转图中填出春分、

6、秋分、冬至和夏至及日期回答假设:回答拓展问题:依据地球是球体、黄赤交角为23°26´,学生能回答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的纬度是66°34′。注意:稍微讲解与1恒星年的区别。对假设老师用地球仪做演示说明,目的让学生真正领悟到黄赤交角的重要意义。课程小结教学总结本节课实际上只讲授了一个问题: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意义。内容随不多,却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通过讲授、演示、画图、问题假设和问题拓展等方式,必须让学生真正理解黄赤交角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由于本节课是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在教学设计上特别强调问题探究的过程,对问题是层层深入,同时为能最好的让

7、学生建立起空间概念,地球仪演示、课件演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板书设计:①太阳直射范围:地球自转——赤道平面23°26′N至23°26′S之间。黄赤交角(23°26′)地球公转——黄道平面②形成二分二至日(四季)课堂练习:1、填充图练习。2、填图:地球公转图:表出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日;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