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与取证意识(李镇)

证据与取证意识(李镇)

ID:37965451

大小:265.2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6-04

证据与取证意识(李镇)_第1页
证据与取证意识(李镇)_第2页
证据与取证意识(李镇)_第3页
证据与取证意识(李镇)_第4页
证据与取证意识(李镇)_第5页
资源描述:

《证据与取证意识(李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证据与取证意识李镇2007-12人身险证据调查人身险调查的核心就是证据调查,根本功能在于为承保、理赔、保全做出正确的理赔决定提供事实依据,从而在保险纠纷产生后,为纠纷解决提供事实依据。共性问题:1)缺乏收集证据的意识;2)缺乏保存证据的意识;3)缺乏运用证据的意识。证据概述证据:证明的根据,是指用以证明某一事物客观存在的或某一主张成立的有关事实材料,即用于证明未知事实的已知事实的统称。《刑事诉讼法》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特征:1)客观性(形式真实、内容真实);2)关联性(与要证明

2、的事实存在客观联系,并能证明一定事实);3)合法性(取证的程序必须是合法的)。证据形式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察笔录证据分类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传来证据是指经过复制、复印、传送或转述等手段而形成的与案件事实有关的第二手材料,而非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或原始出处的证据。传来证据的证明效力低于原始证据,但是如能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可以排除在传送环节中产生的误差。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间接证据虽不能直接使用,但也可以引导案件的调查方向,借以获取直接证据,还能鉴别印证主要证据。在条件满足时,多个间接证据如能

3、协调使用,则可以形成证据链条,成为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本证与反证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证据规则最佳证据原则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依职权制作的公文书证的;证明力大于其他书证;物证、档案、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或经过公证、登录的书证,其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原始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传来证据;直接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间接证据;证人提供的对与其有亲属或其他密切关系的当事人有利的证据,其证明力一般小于其他证人证言。证据规则证据间相互证明原则:某些证据不能单独作为证据的,尽量证明其关联性,求的互相印证。质证原则

4、排除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法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反之,其他情形不得视为非法证据,例如,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音其谈话取得的材料,只要不是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同样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证据意识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或交往中对证据作用和价值的一种觉醒和知晓的心理状态,是人们在认定事实、评判责任,以及面对纠纷、处理争议时重现证据并自觉运用证据的心理觉悟。不同性质案件的取证要点交通事故

5、(驾驶/乘坐、饮酒、证照)煤气中毒(典型肤色、血CO含量)高坠(起点、空间、坠落点、动机思考)溺水(扣环现象、菌状泡)电击(电流斑、电烧伤、可能触电的条件)每天都在面对的证据报案环节:电话录音、现场勘验报告、现场照片、现场图、尸体检验报告等;审核立案环节:各种索赔资料真伪的识别、各种重要证件效力的核实;调查环节:各种重要证据的依法合理固定、调阅程序的合法、各种证据效力的保存和证明;协谈环节:各种笔录制作过程的合法合规、谈话过程注意录音、录象等。坚持不懈地挖掘细节——证据调查的唯一重点证据调查的重点在于细节,而

6、细节的发现则在于调查工作量的积累;证据调查没有任何捷径可以找寻,每一份收获的背后都是艰辛的找寻求证过程;要想做好每一个案件的调查,就要放弃任何一丝侥幸心理,踏踏实实地做好基础工作,认认真真地落实调查方案的每一个步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预祝大家都能成为理赔调查工作的行家里手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