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955年中国司法工作访苏代表团与苏联法制形象的塑造_唐仕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95年中国司法工作访苏代表团与苏联法制形象的塑造唐仕春,,1905年清政府派大臣出洋考察各国宪政从此开始移植。,西方司法制度的历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宣布废除国民党政府时期的法律制度,转而全面移植苏联的司法制度。当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全面了解苏联司法制,度1955年中国司法工作访苏代表团是移植苏联司法制度进程,,,中的重要一环虽被何勤华等学者提及然而短短数语远不能。,与其应有地位相称¹因此本文拟以俄罗斯国家档案馆所藏档案以及相关书籍、刊物为主要材料,对1955年中国司法工作访苏代表团进行初步研究,考察其成员、行程及塑造苏联法制形象。的过程一代表团成员与行程1
2、955年4月1日至7月ro日,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和苏联司法部的邀请,中国司法工作者访苏代表团,对苏联的司法制度:、,:¹何勤华《关于新中国移植苏俄苏联司法制度的反思》见httP//..wwwfashine以。476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8年卷)。: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考察和访问其成员如下。代表团团长史良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部长代表团秘—,书长为最高人民检察院铁路水运检察院张院长¹副秘书长王怀。安司法部办公厅主任成员有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庭庭长何兰—,,阶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庭副庭长林亨元最高人民检察院铁路水,,运检察院副院长刘惠之最高检察院第一部主任王立中最高人,,民检察
3、院办公厅王副主任º司法部宣传局局长王汝琪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副校长毛铎华东政法学院教研室主任曾汉周中国。政法学会《政法研究》杂志社总编郭纶访苏代表团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和法律教育部门司局长以上干,。,部各3人组成他们一共12人另有8位翻译其中包括两位。。、女性代表团一行共20人代表团成员来自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管理机关和法律科学研究与教育机关,基本囊括了司法,。的各个领域表明他们将全面地考察苏联的司法成员以司法部,,长为首都是司局长以上领导干部派如此高级别的干部去苏联,。取经可以看到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这次考察他们不仅是司法政,,策的决策者和参与决策者而且基本是从事司法
4、的业务骨干具。有实践经验他们的专业领域和工作经验是了解苏联司法制度的。基础,、,代表团制定了详细的访问提纲包括考察目的重点访问对象、方法与期限。在司法行政领域考察重点是研究苏联各级司,法行政管理部门如何领导法院系统的工作以及下级法院组织中。,的经验在司法活动领域他们重点想了解苏联最高法院对下级,。,法院的检查基层人民法院司法活动的经验对于检察工作他,、们想重点了解各级检察院建立的经验苏联检察院区检察院和把中国人名从俄语翻译为汉语时,由,选择汉字有一定难于汉语同音字太多度,此人的中文资料尚未查到,故暂不能准确翻译其名。此人的中文资料尚未查到,故暂不能准确翻译其名。195年中国司法工作访苏
5、代表团与苏联法制形象的塑造477。交通检察院的业务活动法学教育与法学研究领域他们重点想了解组织不脱产工作人员进行研究的经验与司法领域的科学活动经。验提纲在检察、审判、司法管理和法律科学研究与教育四个领。域都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司法行政方面提出了6个方面问,,题司法工作领域提出了4类问题检察方面提出了7个方面问题,法律科学研究与教育提出了13个方面问题。他们设计的这些问题非常具体,比如关于苏联法律教育领域提纲,在一般问题,,下有8个问题在教学过程领域提出了6个问题培养教师方面有5个问题,科学研究领域提出了10个问题,党、团和职业组,,织领域提出3个问题大学生活动方面提出了2个问题组织结构
6、方面提出了3个问题。值得一提的是,苏联方面在提纲上画了很“”,。多下划线对中国代表团的提纲非常仔细地进行了研究:“史良在报告中总结了代表团在苏联的考察行程我们先后在苏联莫斯科、乌兹别克共和国首都塔什干、乌克兰共和国首都基辅和列宁格勒,认真地和系统地访问和学习了由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苏维埃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管理机关和法律科学研究;也附带访问了苏维埃内务部系统的对犯人的劳动改与教育机关,,造和监禁机关以及对越轨与犯罪儿童的管教机关;此外还参观了苏维埃工厂、国营农场、集体农庄以及许多革命文物史迹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她平静的叙述里我们无法看到代表团在整整90天里,取经求法历程里的马不停
7、蹄,风尘仆仆。当我翻看深藏于档案馆里的那些陈,旧的文字时他们忙碌的身影跃然。于纸上档案里有好几份苏联接待中国司法工作者访苏代表团的行程,。计划以下是根据一份总体行程计划而进行描述的1955年4,月12日下午4点半中国司法工作者访苏代表团到达莫斯科机场。,安顿下来已是晚上接下来的四天全苏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苏联司法部长,苏联总检察长,苏联最高法院院长接待了他们,并度478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8年卷)。过了在苏联的第一个周末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