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孙思邈养性的养生之道_以医道同源为视角

论孙思邈养性的养生之道_以医道同源为视角

ID:37950969

大小:373.5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03

论孙思邈养性的养生之道_以医道同源为视角_第1页
论孙思邈养性的养生之道_以医道同源为视角_第2页
论孙思邈养性的养生之道_以医道同源为视角_第3页
论孙思邈养性的养生之道_以医道同源为视角_第4页
论孙思邈养性的养生之道_以医道同源为视角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孙思邈养性的养生之道_以医道同源为视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9月第13卷第3期·140·JOURNALOFNANJINGUNIVERSITYOFTCM(SOCIALSCIENCE)Vol.13No.3Sep.2012论孙思邈养性的养生之道———以医道同源为视角郭刚1,2*(1.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44)摘要:孙思邈继承传统中医养生理念,同时深受道家等思想影响,创造性地提出了包含“性自为善”之养德、“啬神”之养神以及“俭约”的饮食之理、“导气之道”

2、的导引术等养性为核心的养生之道。这种讲究精神内守、神形合一的养生智慧,是与道家的修德得以保身、清静无为、吐故纳新以及《内经》养德宁性、顺乎自然的修身原则等思想一脉相承的。孙思邈养生之道内含着养性和养形的统一,不仅含蕴着养生实践路向(养性、养神、养形)和价值取向(长生久视之道),而且揭示了医道同源的理论根基。关键词:孙思邈;养生之道;养性;道家;黄帝内经;医道同源中图号:R2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3222(2012)03-0140-05孙思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养生家,养性序第一,道

3、林养性第二,居处法第三,按摩由于养生得法,享年百余岁。考察他的医学思法第四,调气法第五,服食法第六,黄帝杂忌第想和养生理念,是融摄了古代中医(主要是《黄七,房中补益第八。由此看来,在《要方》8种养帝内经》)、道家思想、儒佛理论等于一身,进而生之道中,养性处于首要位置,属于精神层面的创新出独具特色的养生之道,主要集中于《备急涵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千金要方》(简称《要方》)与《千金翼方》(简称首先,养性就是养德。孙思邈在《要方·养《翼方》)中。孙思邈在《翼方·养性》中说:“人性》中指出:“夫养性者,欲所

4、习以成性,性自为性非合道者,焉能无闷,闷则何以遣之?还须蓄善,不习无不利也。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1]486数百卷书。《易》、《老》、《庄子》等,闷来阅之,殊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1]742胜闷坐。”说明孙思邈在养性方面是青睐此处“善”是指心地善良之意,蕴涵着“德性”和于道家经典文献的。因为道家思想不仅能使人修德行。其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主动去入静和净化人的意念,而且有益于人性的提升做,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第二层含义是不染习和拓展智慧潜能,对后人养生具有重要的借鉴不好的习惯

5、,是为一种善举。意义。本文试从医道同源的视角挖掘出孙思邈“欲所习以成性”不仅蕴含着人的秉性在于“养性”的养生之道。效法天道,顺其自然,而且要养成良好的习性,1“性自为善”“啬神”的养性之要不沾染不良的习性。这与道家思想主张的“常孙思邈总结他的养生之道是:“寿夭休论与善人”、自然无为、不可强为,是相一致的。老命,修行在本人”,并指出“虽常服饵而不知养性子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德经》七十九[1]488[2]341之术,亦难长生也”。其养生之道的核心在章)以及“修之于身,其德乃真”(《道德经》[2]

6、271于养性。孙思邈的《要方》涉及养生的内容有:五十四章)的思想,是蕴涵着人若想长寿,收稿日期:2012-05-15;修稿日期:2012-08-16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1CB505400)作者简介:郭刚(1970-),男,山东临沂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博士。*通信作者:wangqi710@126.com郭刚:论孙思邈养性的养生之道———以医道同源为视角第3期·141·就应当心慈行善;而心毒行恶则远离“天道”的通过文献梳理看出,孙思邈的“啬神”与道人,就会减寿

7、损年。庄子对于修德得以保身有家强调少私寡欲、少思寡欲是一致的。在做事着与老子相类似的看法,指出“德者,成和之修上,老子是讲究“治人事天,莫若啬”(《道德经·[3]157[2]288也”(《庄子·德充符》),“若成若不成而后五十九章》);其反映在养生上,老子主张应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庄子·人间持有“虚其心”“少私寡欲”的态度对待生活,具[3]122世》),“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庄子·体体现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3]260胠箧》)等,是指拥有德性的人则不会有祸令人口爽;驰骋田

8、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2]118害,即所谓的德者无患了。由此看来,道家是非人行妨”(《道德经》十二章)。这些声色五常注重德性维系和道德修养的,而合于味之所以有害于养生,在于失其节制的缘故。“真”———天道自然。于是,老子提出清静无为,做到“致虚极,守静[2]134《内经》同样通过“德”来体现人与自然的密笃”(《道德经》十六章)。只有做到“虚极”切关系,不仅将“德”在自然界的力量叫“德化”,“静笃”,才能抗拒各种“可欲”的诱惑,保持心底认为人是大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