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

ID:37942435

大小:1006.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6-03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_第1页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_第2页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_第3页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_第4页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word格式文档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文科综合(历史部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

2、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殷商以来,青铜器被大量用来祭祀祖先和鬼神。西周青铜礼器被用来维护和体现等级制度,正好体现的是宗法制度,排除C。商周时期的文字是铭文,并没有创造出全新的文字体系,排除A。青铜器有两种基本功用,一是“纳(内)、入”,即盛装物件;一是“设”即陈设布列。青铜器的功用并未发生重大改变,排除D。抓住关键信息“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正好体现了历史传承的作用。选B。【考点定

3、位】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西周的宗法制【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中国古代青铜器铭文的材料为切入点,从政治、经济和文化角度综合考查,具有相当的难度。材料已被翻译成白话文,比较容易理解,迷惑性最大的是D项,需要考生快速理解“青铜器的功用”的含义:盛装物件和陈设布列。因此这启示我们在备考中一定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综合理解主干知识。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专业整理word格式文档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

4、,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承秦制。做此题要抓住对文书的补充说明“国家档案文献”的含义,即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重视秦朝的文书(国家档案文献),实际上是继承了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汉承秦制。汉初推崇黄老学说,A错。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与材料表述意思相反,排除C。官吏熟知秦朝的典章制度只是表面现象,排除D。【考点定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承秦制【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做此题要抓住对文书的补充说明“

5、国家档案文献”这一关键信息。本题解题思路是“表象—实质”。迷惑性最大的是D项,需要紧扣材料排除。这类试题在近几年高考选择题中比重很大,考查的是“现象和本质”的逻辑思维,题目给出的是现象,需要考生找到本质。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书法艺术,探讨书法

6、家地位的确立原因。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他博采众长、自成一家,“飘若游云,矫若惊蛇”,被历代书法家公认为“书圣”。它的书法适合了初唐清新雄健的气象,经唐太宗推崇,确立了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犯了绝对化错误,排除A、B、D。【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汉字与书画艺术.王羲之【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王羲之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反映的逻辑现象是“个别原因----综合原因”,解题思路是不能以“个别原因”代替“综合原因”,犯

7、以偏概全的错误。这启示我们平时复习备考时需掌握原因类试题的解法。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专业整理word格式文档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中后期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其特征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两者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明朝是江南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